鯉城區衛生健康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時間:2024-06-10 16:58 瀏覽量:1

  2024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全區衛生健康工作將繼續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把居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健康鯉城”建設,以全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拓展健康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努力構建契合大眾健康需求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為鯉城推進“品質名城·現代都市”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添智增力。

  一、今年以來工作亮點成效

  (一)在體系建設上抓重點,服務能力提質增效。一是不斷優化就醫環境。在前期區婦幼保健院加固裝修和泉州市中醫外科醫院義全院建設項目先后建成投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鯉城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二期、浮橋和常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容醫療資源。二是有序推進分級診療。發揮中心城區省、市醫療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動全區各公立醫療機構分別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等三甲醫院合作共建醫聯體,在雙向轉診、業務指導、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廣泛交流合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三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繼續落實優質服務基層行項目和社區醫院創建;積極推動江南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力爭到2025年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服務水平。四是打造一院一品發展矩陣。開元、鯉中、海濱、臨江、浮橋、江南、常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開設慢病中心、中醫特色護理門診、骨傷科、中醫皮膚科、兒童生長發育健康管理中心、中醫內科、康復科,構建以品牌科室為引領,著力補齊醫療衛生短板。

  (二)在內涵拓展上保民生,工作導向緊跟大局。一是實施適齡女性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免費接種。為具有鯉城區學籍或戶籍、未接種過HPV疫苗且年齡在13周歲-14周歲的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目前已印發實施方案,并與區教育局聯合摸排接種人數。二是配合開展“千名醫師下基層”活動。2024年上半年,共有7名主治以上醫師到我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診療532人次,參加病歷討論60人次,教學查房78次,開展業務培訓25次。三是推動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標準提升項目。按常住人口39.8萬人及人均85元的標準,省級補助資金1691.5萬元和區級實際配套1708.78萬元均已全部下達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四是開展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預估我區任務數為11326人,目前已完成6075人(53.64%)0-6歲兒童孤獨癥的初篩工作。五是推進鯉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院服務能力提升。目前該中心已購進中醫體質辨識分析系統、十功能自動煎藥機等多套中醫藥診療設備,對中醫館外圍墻壁進行布置,并為中醫館及中醫特色護理門診加裝排煙系統,著力提升中醫藥“治未病”和“促康復”的服務能力。

  (三)在基本服務上夯根基,衛生觸角持續延伸。一是做實做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管理結余資金核定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額增量部分提取比例方案,進一步規范健康檔案信息采集,核實、完善居民健康檔案。截至目前,已建立電子健康檔案372910份。二是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持續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細化考核方案,強化宣傳力度。目前全區組建了31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家庭醫生121人,實行分片、網格化管理,我區家庭醫生簽約電子簽約服務人數219223人。三是推進“黨建+鄰里”衛生服務站點建設。以健康服務站點為抓手,持續主動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定期安排醫務人員或邀請上級醫院專家坐診巡診,提供常見病、慢性病診療,確保居民享受到便捷、優質、高效、貼心的醫療服務,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截至目前,已建有衛生健康服務站點28個,其中“五星級”5個,“四星級”3個,“三星級”5個。

  (四)在疾病防治上不松勁,監測機制初步完善。一是健全完善聯防預警機制。統籌做好新冠、流感、登革熱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加強疫情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落實養老、托幼、學校、托管、社會福利機構等重點場所傳染病疫情防控指導,完善三級流調、監測隊伍,分層級響應,規范疫情報告與處置,嚴防發生聚集性疫情。二是強化重點區域風險防控。加大伊蚊密度監測頻次,對各街道、社區網格員開展全覆蓋消殺技術和孳生地清理再培訓工作,力爭做到重點場所、重點區域全覆蓋、無死角。三是持續開展愛國衛生工作。結合全國第 36 個愛國衛生月活動,舉辦鯉城區第36個愛國衛生月宣傳暨“關愛健康 傳遞文明”主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結合健康義診、健步走等群眾可感可及可享的形式,增強群眾的參與意識,自覺樹立文明衛生意識,養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五)在歷史底蘊上謀突破,中醫藥文化創新發展。一是組建古城中醫藥“探尋隊”。組建一支中醫藥文化探尋隊,沿著刺桐古城文化脈絡,走街入寺、進醫入館、拜訪名醫,著力搜集蘊含古城中醫藥文化的資源線索,編制一張古城中醫藥文化資源分布圖,規劃一條古城中醫藥文化研學旅游路線。二是夯實古城中醫藥“軟硬件”。加大投入著力提升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服務和建設水平,海濱、臨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省級“精品中醫館”;利用鯉城區中醫藥學會、“名醫傳承工作室”等平臺,積極對接省、市名老中醫藥專家,通過“師帶徒、傳幫帶”等多種形式,培養多學科、技術精湛的基層中醫藥專業人才。截至目前,我區已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259人,每萬人口擁有中醫人員數已達6.5人。三是奏響古城中醫藥“主旋律”。聯合“鯉城微事”開設《鯉醫康養》專欄5期,并通過錄制古城中醫藥宣傳MV《刺桐尋香覓百草》、閩南語童謠《古城探尋記》等方式,宣揚古城中醫藥文化;探索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在鯉城區第三實驗小學開辟中草園、開設中醫藥課程、匯編《童心話本草》、組織中醫藥研學等舉措,推動中醫藥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播與傳承。

  二、存在問題

  我區無區級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高層次衛生專業技術人才不足,仍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及時跟進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推進江南醫院創建符合二級醫院標準的社區醫院,有序推進浮橋、常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院區建設,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軟硬件建設。

  二是做實做優品牌發展格局。立足轄區有三所省、市級三甲綜合性醫院,而我區公辦醫療機構均為“體量小、學科建設薄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現狀,于夾縫中求生存,引導各中心積極謀劃“小而精”、“單項強”、“有口碑”的中醫康養特色服務,攜品牌而謀發展。

  三是高位嫁接優勢醫療資源。積極推進與省、市三甲醫療資源對接工作,推進與福醫大二院、省康復醫院在雙向轉診、科室共建、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四是傳承保護中醫康養文化。有序推進新峰古榕巷康養文旅項目,加速凱偉廣場(康養在鯉)康養項目建設進度,做大古城文旅康養街區,拓展古城中醫文旅商圈。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