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 合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567.83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9億元,比上年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89.8億元,增長8.4%,拉動GDP增長3.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77.84億元,增長8.4%,拉動GDP增長5.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調整為0.03: 33.43:66.54。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2492元,比上年增長8.1%。
人口:全區戶籍人口283984人,其中:男性136580人,女性147404人;開元街道68945人,鯉中街道52717人,海濱街道37094人,臨江街道25200人,江南街道21084人,浮橋街道28313人,金龍街道30259人,常泰街道20372人。全區常住人口39.9萬人,比上年增長0.25%,出生率6.59‰,死亡率7.16‰,自然增長率-0.57‰。
就業: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12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442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410人。
價格:市轄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2%,其中,消費品價格與上年持平,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在八大類居民消費價格中,其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3.6%,衣著類價格上漲2.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5%,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1.4%,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5%,居住類價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3.8%。
表1 2023年市轄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
比上年漲跌幅度(%) |
居民消費價格 |
0.2 |
食品煙酒 |
1.4 |
衣著 |
2.8 |
居住 |
-0.6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0.5 |
交通和通信 |
-3.8 |
教育文化和娛樂 |
1.5 |
醫療保健 |
0.4 |
其他用品和服務 |
3.6 |
財政收支: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6.17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12億元,增長15.8%;上劃中央收入10.04億元,增長24.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33億元,比上年增加0.23億元,增長0.9%。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28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產值3407萬元,增長1.5%;林業產值76萬元;漁業產值728萬元,增長4.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7萬元,增長5.1%。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全年工業增加值141.12億元,比上年增長4.3%,對GDP的貢獻率1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其中股份制企業增長12.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44.3%;輕工業增長2.6%,重工業增長22.9%;三大支柱產業增長6.9%;年末擁有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43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3家。
表2 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分類情況
指標 |
比上年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7.1 |
其中:股份制企業 |
12.4 |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9 |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 |
44.3 |
其中:輕工業 |
2.6 |
重工業 |
22.9 |
其中:三大支柱產業 |
6.9 |
紡織鞋服 |
2.2 |
機械汽配 |
11.3 |
電子通信 |
29.1 |
建筑業:全年建筑業增加值48.72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3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73.29億元,增長4.3%。全區資質等級以上房屋建筑企業施工面積751.78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72.8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16.9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價值58.91億元。建筑業產值超億元企業7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7.2%。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8.4%,占固定資產投資44.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5.3%,占固定資產投資55.3%。
表3 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指標 |
比上年增長(%) |
固定資產投資 |
27.2 |
按構成分 |
|
項目投資 |
18.4 |
房地產開發投資 |
35.3 |
按產業分 |
|
第一產業 |
- |
第二產業 |
-0.8 |
其中:工業 |
-0.8 |
第三產業 |
30.9 |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0.9%,占固定資產投資90.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0.8%,占固定資產投資9.1%。其中工業投資下降0.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2.0%,制造業投資下降22.1%。
全年投資超億元項目34個(不含房地產),投資額比上年增長36.0%,占固定資產投資40.3%。
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5.3%。商品房施工面積下降36.6%。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6.4%,其中住宅增長78.1%。商品房銷售額增長22.2%。
表4 2023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 |
比上年增長(%) |
房地產開發投資 |
35.3 |
商品房施工面積 |
-36.6 |
商品房竣工面積 |
-14.0 |
商品房銷售面積 |
16.4 |
#住宅 |
78.1 |
商品房銷售額 |
22.2 |
#住宅 |
78.6 |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90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280家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20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6%。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石油制品類零售額5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汽車銷售企業零售額75.68億元,下降8.4%;電子商務企業零售額13.66億元,增長33.6%;通訊器材類增長0.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3.8%;煙酒類下降10.6%;糧油、食品類下降2.1%;日用品類下降7.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5.7%。
六、對外經濟
全年新設立以及增資外商投資企業27家,合同利用外資0.34億元,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7.78%投向第三產業。外商實際到資1.24億元,比上年增長6.9%。
七、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生活: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80元,比上年增長5.2%,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532元,增長6.3%。
社會保障:年末參加城鎮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達到12.98萬人、5.87萬人、8.4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人數4.31萬人(其中16-59周歲參加保險人數2.05萬人,60周歲以上待遇領取人數2.26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人數0.77萬人(其中在職0.46萬人,離退休0.31萬人)。
社會福利:全年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每人每月900元,全區570戶878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804.56萬元。全年特困人員分散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月1170元,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月1755元;分散供養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每人每月196元、半自理每人每月490元、全護理每人每月980元,集中供養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每人每月294元、半自理每人每月735元、全護理每人每月1470元,全區特困人員138人全年累計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304.67萬元。全年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458人次187.82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全區區屬中職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特教學校各1所。區屬普通中學8所,其中高中5所,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1所,均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驗收。泉州七中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小學28 所,其中有25 所小學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驗收。幼兒園91所,其中公辦幼兒園9 所,地方國有企業辦幼兒園3所。幼兒園中省示范幼兒園5 所,市示范幼兒園3 所,區示范幼兒園 19所。幼兒園在園生數15949人,其中公辦幼兒園3544人;小學在校生數43626人,其中公辦小學38740人;中學在校生數24948人,其中公辦學校17520人。區屬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及特教專任教師共5649人,其中公辦學校教師3753人。
科學技術:全年50家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59家。全年推動112家企業參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其中10家企業獲得省級科技創新券補助29.7萬元。6家企業入選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捷云科創園、創鑫產業園、鼎創園、鯉享眾創空間等4家獲評省級眾創空間;高鑫眾創空間獲評市級眾創空間。建設泉州市五交科技產業研究院。全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成交額1963.63萬元。
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9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3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2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4家、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新型研發機構14家,市級以上科技特派員(個人/團隊)137個,科技創業領軍人才9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個,市級星創天地建設試點單位1個。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年末轄區內公共圖書館1個、自助圖書館(百姓書房)1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座,文化館1個。全年舉辦“刺桐公益”公益講堂30期、公益培訓20期;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及“三下鄉”匯演20場;依托區文化館等藝術場館常年開展各類文藝展覽;開展街頭文化活動1800余展場。
醫療資源:年末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7個。轄區省、市屬公立醫療機構3個,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泉州市第一醫院、泉州市中醫院。區屬衛生機構2個,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區屬公立醫療機構18個,其中婦幼保健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醫務室9個。民營醫療機構194個,其中醫院11個,血液透析中心1個,醫學檢驗實驗室1個,門診部21個,服務站23個,診所131個,社區衛生所6個。年末轄區內(不含省市部隊屬機構)開放床位數1370張,每千人床位數3.43張。
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簢覕U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全區本省戶籍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率93.88%,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10萬。3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96.54%,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患病率0.90%,5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率1.41%,5歲以下兒童消瘦率0.32%,5歲以下兒童超重率3.03%,5歲以下兒童肥胖率2.67%,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5.7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47‰,嬰兒死亡率1.47‰,新生兒死亡率0。全年新生入園體檢4567人,口腔保健19805人次,眼保健16710人次。
體育:全年新建20個口袋健身公園、建成1個游泳館。舉(承)辦全民健身活動比賽9場。
十、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全區空氣質量總體狀況良好,全年空氣質量指數(AQI)為18~250,首要污染物主要為O3(8小時滑動均值)、PM2.5、PM10,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5.8%,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綜合指數2.94,比上年上升0.29;降雨54期,降水pH值在4.42-8.04范圍內,酸雨率為29.6%。地表水省控斷面(浮橋點位)地表水水質年均值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南北二路渠水質穩定消除黑臭。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年全區聲環境功能區2個點位(鯉城區委黨校、鯉城區開元街道新春社區服務站點位),晝間及夜間噪聲達標率均100%;城市晝間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等級二級,夜間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等級三級;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一級,夜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四級。
安全生產: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6起,比上年上升100%;死亡8人,上升166.67%;受傷0人,下降100%;直接經濟損失541.63萬元,上升186.38%。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快報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數不等的情況。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來自區公安分局;居民生活、價格指數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財政收支數據來自區財政局;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區商務局;教育數據來自區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區科學技術局;文化、體育數據來自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衛生數據來自區衛生健康局;社會保障、就業數據來自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福利數據來自區民政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鯉城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區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