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一、 綜 合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538.9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7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209.43億元,同比增長6.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39%,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29.3億元,同比增長3.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9.6%,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調整為0.03∶38.86∶61.11。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5572元,同比增長4.4%。
人口:全區戶籍人口282162人,其中:男性136243人,女性145919人;開元街道69315人,鯉中街道52671人,海濱街道37198人,臨江街道25332人,江南街道20865人,浮橋街道26991人,金龍街道29410人,常泰街道20380人。全區常住人口39.8萬人,同比增長0.25%,出生率6.78‰,死亡率6.84‰,自然增長率-0.06‰。
就業: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01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71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654人。
價格:市轄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2.0%,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在八大類居民消費價格中,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4.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6%,其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2%,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3%,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5%,居住類價格下降0.1%,衣著類價格下降1.1%。
財政收支: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220183萬元,同口徑增長3.9%,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9234萬元,同口徑增長7.4%,按自然口徑計算增長2.8%;上劃中央收入80949萬元,同口徑下降1.4%,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8.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1043萬元,比上年增加57693萬元,增長28.4%。
二、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57萬元,同比增長2.8%,其中,農業產值3414萬元,增長3.6%;漁業產值527萬元,增長5.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萬元,增長8.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74.72億元,增長4.8%,對GDP的貢獻率32.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其中,股份制企業增長4.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0.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23.8%;輕工業增長7.1%,重工業增長4.5%;三大支柱產業增長7.0%;年末擁有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72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6家。
表2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分類情況
指標 |
比上年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6.3 |
其中:股份制企業 |
4.0 |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10.4 |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 |
23.8 |
其中:輕工業 |
7.1 |
重工業 |
4.5 |
其中:三大支柱產業 |
7.0 |
紡織鞋服 |
7.1 |
機械汽配 |
2.9 |
電子通信 |
12.7 |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 10.58億元,同比增長14.8%。
建筑業: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4.75億元,增長14.4%。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3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66.13億元,增長13.7%。全區資質等級以上房屋建筑企業施工面積867.59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341.6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73.4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價值75.97億元。建筑業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109個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74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75個項目完成34.5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1.2%,增長7.7%;34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49.20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8.8%,增長15.6%。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三產業完成76.7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91.6%,增長7.9%,第二產業完成7.03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4%,增長100.2%。其中:工業投資完成7.03億元,增長100.2%,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0.80億元,增長4.7%,制造業完成6.90億元,增長96.4%。
全區2022年投資超億元的項目37個,合計完成投資77.21億元,同比增長12.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92.2%。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10個,完成投資49.14億元,同比增長16.1%;項目27個,完成投資28.07億元,同比增長7.1%。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9.20億元,增長15.6%。房屋施工面積228.15萬平方米,下降14.2%。商品房銷售面積51.91萬平方米,增長7.1%。其中:住宅31.12萬平方米,增長15.8%。商品房銷售額53.61億元,增長21.8%。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74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239家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54.55億元,同比增長2.8%,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2.7%。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石油制品類零售額47.93億元,增長56.0%;汽車銷售企業零售額139.32億元,下降6.6%;電子商務企業零售額8.66億元,增長1.6%;通訊器材類增長82.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7.1%;煙酒類增長14.7%;糧油、食品類增長8.2%;日用品類增長7.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3%。
六、對外經濟
全年新設立以及增資外商投資企業9家,合同利用外資12920萬元人民幣,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6.67%投向第三產業。外商實際到資11750萬元人民幣,增長116.2%。
七、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生活: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77元,增長5.2%,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371元,增長5.2%。
社會保障:全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達到12.18萬人、5.87萬人、7.14萬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4.35萬人(其中16-59周歲參保人員2.2萬人,60周歲以上待遇領取人員2.1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0.76萬人(其中在職0.45萬人,離退休0.31萬人)。
社會福利:2022年4月1日起提升低保標準至每人每月900元,80周歲及以上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增發低保金100元,2022年以來全區545戶876人累計發放低保金715.85萬元。2022年4月1日提升特困人員分散供養基本生活標準至每人每月1170元,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標準1755元;分散供養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的每人每月196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490元、全護理的每人每月980元,集中供養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的每人每月294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735元、全護理的每人每月1470元,全區特困人員120人累計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274.41萬元。全年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3384戶次205.14萬元。實行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57.64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全區屬中職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特教學校各1所。區屬普通中學有8所,其中:高中5所,初級中2所,九年一貫制1所,均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驗收。泉州七中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小學30 所,其中有25 所小學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驗收。幼兒園87 所,其中公辦幼兒園9 所。幼兒園中省示范幼兒園5 所,市示范幼兒園3 所,區示范幼兒園 19所。幼兒園在園生數18345人,其中公辦幼兒園3898人;小學在校生數41718人,其中公辦小學37110人;中學生數24744人,其中公辦學校17032人。區屬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及特教專任教師共5817人,其中公辦學校教師3289人。
科學技術:全區53家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企總數達到145家。全年推動36家企業參評備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其中8家企業獲得省級科技創新券補助24.4萬元。4家企業入選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毫米電子獲評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泉州市五交科技產業研究院。2022年全區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成交額達2.08億元,同比增長1393.47%。
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4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1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新型研發機構14家,市級以上科技特派員(個人/團隊)110個,科技創業領軍人才9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個,市級星創天地建設試點單位1個。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轄區內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街道文化站8個、百姓書房3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座。2022年改造建設了2個社區文化示范點,轄區內文化館1個、舉辦“刺桐公益”公益講堂29期、公益培訓19期。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及“三下鄉”匯演9場;依托區文化館等藝術場館開展各類文藝展覽共16場;開展街頭文化活動1800余場。
醫療資源: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88家。轄區省、市屬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共4家,包括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泉州市第一醫院、泉州市中醫院、泉州迪安醫學檢驗所。區屬衛生機構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衛生監督所1家。區屬公立醫療機構16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婦幼保健院1家,醫務室7家。民營醫療機構166家:醫院9家、門診部17家,服務站23家,診所114家,醫務室1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醫學檢驗實驗室1家。截至2022年底,轄區(不含省市部隊屬機構)內開放床位數1320張,千人均床位數3.32張。
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簢覕U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達99%以上。全區本省戶籍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率93.32%,高危孕產婦篩查率73.22%,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10萬。3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95.72%,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患病率0.82%,5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率0.83%,5歲以下兒童消瘦率0.2%,5歲以下兒童超重率2.62%,5歲以下兒童肥胖率2.23%,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6.5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03‰,嬰兒死亡率1.52‰,新生兒死亡率1.52‰。新生入園體檢4949人、口腔保健21184人次、眼保健20076人次。
體育:新建30個口袋健身公園,并建設完成鯉城區智慧體育公園。成功舉辦2022年泉州市第十四個“全民健身日”活動啟動儀式。
十、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全區空氣質量總體狀況良好,全年空氣質量指數(AQI)為21~150,空氣質量指數年平均值為51,首要污染物主要為O3(8小時滑動均值)、PM2.5、PM10,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1%(與去年相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綜合指數2.65(比去年改善0.10);降雨59期,降水pH值在4.95-7.89范圍內,酸雨率為5.1%。地表水省控斷面(浮橋點位)地表水水質年均值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南北二路渠水質基本消除黑臭。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年全區聲環境功能區2個點位(鯉城區委黨校、鯉城區開元街道新春社區服務站點位),晝間及夜間噪聲達標率均為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為二級,對應評價為較好;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為二級,對應評價為較好。
安全生產:全區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2起,同比下降54%;死亡3人,同比下降25%;受傷1人,同比下降89%;直接經濟損失10.61萬元,同比下降94%。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快報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數不等的情況。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來自區公安局;居民生活、價格指數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財政收支數據來自區財政局;對外經濟數據來自區商務局;教育數據來自區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區科學技術局;文化、體育數據來自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衛生數據來自區衛生健康局;社會保障、就業數據來自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福利數據來自區民政局;環境保護數據來自區生態環境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區應急管理局;其他數據來自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