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鯉城區自然資源局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具體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結合“抓城建提品質”行動,積極推進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發展,較好地完成《政府工作報告》自然資源相關目標任務,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2023年重點工作及亮點成效
?。ㄒ唬﹫猿忠巹澮I,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我局按照市、區黨委、政府“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和“活古城、戰江南”部署要求,以配合市級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龍頭,突出高起點規劃引領。
1.積極配合市級部門開展江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結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出單元控規合理性調整建議,確定不同單元的主要功能、容量及開發強度控制、“六線”控制、“三大設施”及社區服務設施用地控制、特殊控制要求,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8月1日,《江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編制完成并錄入福建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2.開展江南四大產業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在總結分析上位規劃的基礎上,提出新塘工業區、工礦汽配城片區、奇星奇信片區、華塑廠及周邊改造片區的未來發展方向及重點控制內容,同時細化投資估算和運作模式。目前已完成編制工作,擬近期提交市級審核。
?。ǘ﹫猿址瞻l展,強化資源要素保障。
1.持續推進土地出讓,賦能江南城市更新。以繁榮-站前西片區開發建設為主軸,把握土地投放市場的規模、時機、節奏,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截至12月22日,我區完成住宅用地出讓1宗50.45畝、商務金融用地1宗19.34畝、中小學用地3宗99.78畝,土地出讓金9.4633億元。
2.做好批而未供土地處置,推動城市轉型升級。截至12月22日,我區已處置批而未供土地374.12畝(分別為站前大道一、六、十一路245.78畝,坂頭安商房70.48畝,建發養云7.41畝,鯉2023-1號地塊50.45畝)、閑置土地248.83畝,處置率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數。
3.盤活低效用地,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一是明晰實施路徑。對照市級四大任務21項具體工作,結合鯉城實際,制定鯉城區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統籌優化配置空間資源、大力推進城鎮低效用地開發、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建設用地問題3項重點任務,逐一確定牽頭單位、責任單位以及完成時限;二是明晰任務底數。按照“先產業后城鎮”的思路,全面推進低效用地調查評價工作,調查范圍覆蓋古城區擬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和江南新區所有產業用地、棚戶區改造項目,調查地塊面積約16860畝、建筑面積約2133.7萬平方米;三是明晰推進方向。結合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按照政企合作、收儲改造、企業自改3種模式分批分類推動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首批試點高新區北部片區1162畝工業用地,通過政企合作、收儲改造、企業自改等方式,目前已初步盤活科創中心、火炬紫華園等項目用地超460畝,已開工或即將開工項目8個,建成后預計可新增工業面積約57萬㎡。第二批試點金上路片區改造項目,面積約77.71畝,擬作為科創中心二期項目園區,主要建設標準化廠房,可新增產業空間約5.2萬㎡,有效串聯起首批試點1162畝工業用地,同時為周邊企業提供配套設施。古城方面聚焦創建“世遺典范城”,將古城細分為八大分區,圍繞房屋征收、安置房建設、街巷提升、基礎配套和交通體系建設、古城載體提升、文商旅6個方面策劃項目,不斷完善古城核心區功能布局。
4.做好用地要素保障,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我局按輕重緩急排出時序計劃,通過前期早介入、中期細服務、后期緊跟蹤,組建專班,梳理報批流程,指派專人與業主單位、街道、社區對接聯系,負責指導、督促材料組件,按程序一環緊扣一環推進,同時加強與省、市自然資源部門的溝通,爭取最大力度支持。今年以來,在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報批方面,已完成通政小學(田中校區)、西隅中心小學(坂頭校區)、江南大型垃圾轉運站、金泰花園二期、金鯉大道、站前西片區H地塊等項目農轉用組卷上報,目前均已通過省自然資源廳審查,新增建設用地面積230畝;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編制報審方面,當前已完成金泰片區、站前大道北片區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報批工作并獲省政府批準,成片開發總面積1831畝,正在持續推進江南新區綜合配套項目浮橋一期等開發方案編制工作。
(三)堅持綠色發展,優化林業生態建設。
1.全面提升林長制。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林長組織架構,由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擔任正副林長,配備街道林長25名、社區林長59名,并確立各自責任區域,初步建成覆蓋全域森林資源的林長制責任體系。出臺《2023年鯉城區林長制重點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各級林長制工作。2023年以來,區級林長先后巡林5次,有效推動林業安全生產、森林防火、護林員管理、松材線蟲病防治、森林督查圖斑整改等工作落到實處。逐步完善林長制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執法協作、部門協同。開展林長+“公檢法”+共青團、婦聯聯合巡林活動,召開“林長+法院院長”“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聯席會議,交流2023年以來“林長+”工作情況,討論解決“林長+”工作相關重點難點問題,深化“林長+”協作機制建設。深化林長河長協同共治機制建設,推進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措施落地落實,增強林長制工作協同效應,全力推進林長制從“全面見效”到“全面提升”轉變。
2.靠前服務保障用林需求。牢固樹立林地“紅線”意識,認真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定額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提前介入、靠前服務,加強項目建設使用林地全過程監管,嚴格林地征占用審核審批,確保依法依規使用林地。2023年以來審批建設使用林地項目2件,總面積8.778公頃,審批臨時用林項目1件,面積10.064公頃,有效保障項目用林需求。
3.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持續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嚴格疫情監測,加強檢疫檢查,及時清理枯死松樹,完成松墨天牛綜合防治年度防控任務,完成以菌治蟲2446畝、以蟲治蟲442畝,全力防范松材線蟲病入侵。全面開展松林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全區1265畝松木采伐與除害處理與補植補造工作。扎實推進晉江河道(鯉城段)互花米草除治工作,鞏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效,加強巡查管護力度,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防范互花米草“死灰復燃”,維護濕地生態安全。
4.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推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制定森林防火部署圖,統籌抓好人防筑基、物防固本、技防賦能各項措施,實行“日常時段24小時監控+重點時段無人機巡查”模式,利用鐵塔設施設立6個森林防火視頻監控點平臺,覆蓋全區所有林區,全天候對林區及周邊煙霧進行實時監測,并關聯手機自動預警告知,2023年以來未發生森林火災。
?。ㄋ模﹫猿謪f同協作,強化行業監督管理。
1.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一是制定方案提供工作保障,我局牽頭制定了2023年度鯉城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明確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監測人,提出地質災害防范措施、應急響應措施以及搬遷避讓及工程治理方案,為我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較強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二是落實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按照全省統一部署,我局組織相關街道、社區逐級完成全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審核工作;三是完成自建房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根據全省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實施工作部署和安排,省自然資源廳下發我區自建房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數量724處,為落實落緊工作要求,我局編制全區自建房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經相關街道、社區現場排查核實,我區無自建房地質災害隱患。四是積極申報2023年增發國債專項補助資金,將我區8個地質災害隱患區域打包成“鯉城區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項目包,申請專項補助資金700萬元。
2.規范全區建設工程項目范圍內剩余砂石土處置。為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理念,進一步規范全區建設工程項目范圍內剩余砂石土處置和管理工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效遏制以項目工程建設名義非法開采砂石土行為,我局聯合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區建設工程項目范圍內剩余砂石土處置工作(試行)的通知》,并督促指導江南新區建設項目開展砂石土出讓處置工作。同時,為落實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立行立改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草擬并報區委區政府印發《鯉城區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利用100天集中攻堅(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3月16日),確保實現3個“100”目標:對工程建設項目涉及開采“荒料”的100%處置;全面核查摸底出來的土地平整項目,100%落實全過程監管;對非法盜采礦產資源行為100%處理到位。
3.扎實開展耕地保護工作。一是嚴格落實耕地總量和質量動態平衡。①夯實日常變更調查工作基礎,做好開源工作。組織第三方作業單位實地摸排出自然流入及通過衛片圖斑整改新增的耕地30.24畝,有效緩解因農轉導致耕地流出的壓力。②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中的非耕地圖斑整改,做好截流工作。今年自然資源部下發我區專項問題衛片圖斑42宗115.51畝,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就地整改或異地補劃,整改率100%。③及時購買指標彌補保有量缺口,做好堵漏工作。從8月份開始每月持續關注省內其他縣(市、區)指標供應信息,通過電話及當面對接的方式,購買占補指標260畝(其中160畝已劃轉至我區),及時補足我區因農轉而導致的151.6畝耕地保有量缺口。二是嚴格管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①嚴格落實問題圖斑整改工作。針對部里下發我區4.6畝永久基本農田流出圖斑,我局草擬并報區政府辦印發《鯉城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核實處置方案》,明確圖斑整改單位、目標任務、整改計劃、整改進度和保障措施,截至目前,已100%完成圖斑的就地或異地補劃整改。②積極增劃面積。組織第三方技術單位通過內業摸排和外業核查的方式,增劃永農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59畝,即保障今年完成任務,又為今后留足空間。三是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①制定方案,夯實基礎。為進一步加強我區耕地進出平衡規范管理,我局于4月初征集各街道及相關單位2023年耕地流出需求,制定《2023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明確耕地流出流入要求,為掌握全年耕地流出趨勢、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夯實基礎。②嚴格落實問題圖斑整改工作。上級下達我區進出平衡問題圖斑21宗42.76畝,我局及時分解至各相關責任單位,明確整改要求、內容、時限,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就地或異地補劃整改。
4.配合推進耕地日常執法監督。充分利用“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等科技手段,做好網格化管理工作,以江南、常泰、金龍、浮橋等4個街道辦事處為摸排主體,結合城管、住建、農水等部門的日常巡查工作以及通過“兩違圖斑”、部級衛片執法核查、群眾來信來訪等渠道,全方位監測耕地利用及臨時用地復墾情況。2023年1-9月部省下發圖斑共135宗,其中核實違法圖斑69宗,目前已整改62宗,未整改7宗,整改率89.86%,配合推進2023年上海督察局來我市開展自然資源督察工作,2018至2023年自然資源督察下發問題均已整改到位,整改率為100%。同時繼續推進鯉城區2023年整治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工作,目前尚未有涉及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
5.持續推進私有危房改造審批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審查。嚴格執行《泉州中心市區(古城區)私有危房改造管理規定和泉州市中心市區(非古城區)私有危房改造管理規定》(泉政辦〔2021〕24號)和《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泉規建〔2022〕1號),強化管控約束、建管并舉,推動科學改造、有序更新。充分考慮古城保護和群眾需求,牽頭組織多部門開展私有危房改造、加裝電梯聯合踏勘審查,完成10宗電梯規劃審查,推動5宗古城區私有危房獲批改造。積極向上級多次溝通推進古城區群眾反映強烈的電梯增建限高問題,并獲得上級支持同意在古城范圍內逐步推進試點電梯限高不超既有建筑高度的規劃審查。同時,對涉及堵點難點問題作為重點工作調度,積極協調溝通,并主動向市局和區委區政府報告,力求協調疏通。
二、2024年工作計劃
下一步,區自然資源局將繼續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明確目標方向,堅決扛牢職責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在“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創建中勇毅擔當,在“市區一體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1.全力落實用地保障。一是服務靠前、提前介入。讓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根據開發時序明確時間節點,2024年建議出讓IDG項目用地、新步定向定價商品房用地、光電產業園用地,以及繁榮片區住宅、商住用地等。同時,積極主動同項目業主對接,摸底項目土地資源占用情況,做好報批政策指導。根據項目實施計劃倒排報批計劃,提醒督促業主盡快向市局辦理紅線審批,及時啟動農轉報批前期工作。二是加強協調、專班推進。充分發揮報批專班力量,定期協調調度,推進報批各工作環節順利開展。繼續優化完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報批流程圖、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資料清單,持續開展業主、街道、社區報送材料預審機制,將問題前置,提高接收材料質量和時效。三是積極溝通、推進整改。及時掌握并傳達上級最新用地報批政策,明確各類整改要求,指導業主做好材料整改,確保項目按要求完成農轉報批工作。
2.全速推進低效盤活。一是推進古城活化利用。探索通過在符合規劃的情況下變更土地用途等方式盤活閑置低效資產,包括九一街城建大廈、省五建本部大樓和五建機修廠等項目。二是推動產業社區項目。在首批試點、第二批試點的基礎上,建議策劃生成第三批試點項目新塘工業區、江南新區綜合配套項目浮橋一期。三是持續開展城市更新。建議2024年重點推進江南新區綜合配套項目浮橋一期的市政基礎設施、定向定價商品房建設等。
3.全面實施松林改造。晉江市、南安市均已完成紫帽山范圍內的松林改造,建議在2023年實施1265畝松林改造的基礎上,2024年重點加強改造林地撫育管護、補植補種,同時謀劃啟動新一輪的松林改造項目,在不影響森林蓄積量等林業考核指標的前提下,分五年(兩年采伐、三年撫育)對轄區范圍內的所有松林實施改造,全面替換松林樹種,徹底解決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治任務。
4.全程加快行政審批。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審批服務、簡化審批流程,提升“三減一提升”水平(減時間、減跑動、減材料、提升即辦件比例)。用好用活市級“模擬審批”和周例會制度,通過采取“輕騎兵”“局長走流程”“走下去請上來”、現場服務企業、集體會商會審、聯合辦公、限時辦結等方式,推動審批提質提速。強化擔當精神,提升主動服務意識,從“等”服務變主動上門服務,切實讓辦事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讓行政審批提速增效跑出了“加速度”,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5.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等重要論述,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積極帶領全局,不折不扣完成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布置的工作任務。同時,努力提高依法辦事水平,繼續推進“放管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審批提速增效,提高審批服務工作效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