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總結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規上工業穩步增長。1-11月,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增速排名全市第6。
2.技改投資持續增長。1-11月,全區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1%,全市排名第3位。
3.能源消耗持續下降。1-11月,全區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4%,排名全市并列第6;全區規上工業能耗增量3.35萬噸標煤,下降19%,排名全市第5。
4.政務數據匯聚總量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在市匯聚共享平臺匯聚數據2200萬條,通過福建省公共數據資源統一開放平臺開放數據196萬條。
5.“i鯉城”掌上服務平臺入駐事項增加。截至目前,“i鯉城”平臺已累計上線18項特色便民服務事項,56項個人高頻服務事項,56項法人高頻服務事項。
?。ǘ┲饕e措及成效
1.積極宣貫各級惠企措施。大力推廣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平臺,引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類惠企政策。今年來共組織面向企業專題政策解讀會8場,制作并第一時間向企業推送省市區2023年度各級惠企政策電子匯編書,同時發放紙質惠企政策匯編600冊,點線面結合全面更高效指導企業精準對接上級政策,“精準定位”適合企業的申報項目,實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轉變,讓企業快速便捷享受政策紅利。今年來,撥付各類扶持資金1059.6129萬元,其中省級專項327.94萬元,市級專項595.5729萬元。
2.精準調控工業運行。一是成立區工業企業服務專班,建立區街兩級干部掛鉤聯系企業制度,開展“進企促發展”活動,加強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跟蹤走訪服務力度,及時掌握規上工業企業經營動態,了解企業的訂單、融資、用地等需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年來全區科級干部走訪企業1160人次,收集問題10個,已解決10個。二是全力抓大壯小,密切監測產值超億元企業開票、稅收、用電、產值等數據,及時提前預判,鼓勵企業增產增效;對21家2022年新納統企業,充分挖掘企業增長潛力,力爭多做貢獻,促進全區工業穩定增長。
3.積極幫扶企業發展。一是加大紓困幫扶力度。今年來,累計引導推薦上報18批41家企業申請2023年福建省第一、二、三期中小微企業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資金貸款,資金需求共計16931萬元,其中,19家企業獲得專項資金貸款支持,共獲得放款金額5591萬元。二是全力幫扶開展災后復工復產工作。受第5號“杜蘇芮”臺風影響,全區受災工業企業達860家,直接經濟損失0.67億元,間接經濟損失2.85億元。區工信局全局干部下沉一線,分4個工作組開展企業走訪服務活動,分3天走訪了68家規上工業企業,實地了解企業受災情況,協調用電和排水問題,并上報企業受災情況爭取補助。截至7月31日,全區208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恢復生產。
4.分類加強企業培育。分類、分層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一是抓小升規培育提升。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重點跟蹤服務開票500萬元以上小微型工業企業,特別是21家11月開票累計金額達1800萬元以上規下企業,力促更多企業“小升規”。截至目前,全區“小升規”第一批完成12家,摸底開票2000萬元以上企業3家,第二批預計完成13家。加大“小升規”獎勵政策宣傳力度,在落實省級財政每家5萬元獎勵基礎上,區里疊加給予3萬元獎勵。同時,積極兌現2022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省級獎勵資金105萬元。二是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今年來新推薦桑川電氣等26家企業通過省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總數達44家;鐵通電子等7家企業新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達17家;推薦泉州七星等3家企業申報2023年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第三批)認定。三是推進工業中心建設。分類建立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設計中心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重點引導鴻星爾克、眾益太陽能等兩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對標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標準,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引導企業將設計部門和研發部門提升轉化為“企業工業設計中心”,七星電氣獲評2023年泉州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四是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標桿企業。新增海天材料為2023年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標桿企業。截至日前,已培育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標桿企業5家。
5.全方位推進招商引資活動。已向區招商辦報送招商線索12條,已納入市區招商辦簽約項目庫7個(云度新能源、新能源智慧充電站項目、水力量產業化項目、新型智慧城市研發項目、現代商服產業園項目、暴雨數字科創大模型平臺項目、智慧能源及新基建項目)。一是對接數字峰會招商項目。主動謀劃招引第六屆數字峰會項目11個,計劃投資15.5億元。每月跟蹤第五屆、第六屆數字峰會重點簽約項目建設進度,做好服務保障。二是搭建平臺實現交流互補。(1)組織召開數字經濟政企“茶話會”,邀請客商93913公司及相關產業鏈伙伴企業及本地企業家代表們圍繞推動產業項目落地鯉城展開交流,共商合作。(2)舉行“產教融合、賦能智造”優質企業進校園主題活動暨區智能裝備產業茶話會,推動我區5家企業分別與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簽約,促進校企雙方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合作。(3)舉辦“制造業龍頭企業增資擴產政企‘下午茶、晚餐會'”活動,邀請轄區內火炬電子、嘉亨家化、鴻星爾克、海天材料等20家制造業龍頭企業代表參加,收集21個問題,已辦結12個。
6.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明確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制定出臺《泉州市鯉城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鯉城區智能制造數字化賦能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明確我區產業數字化發展路徑和方法。二是鼓勵企業“上云上平臺”。引導中小企業運用云資源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進一步增強生產管控協同能力,提升先進制造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目前我區已有百余家企業“上云上平臺”,今年新推薦8家企業上云上平臺項目申報2023年市級工業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三是推動產線“智能化”升級。鼓勵企業采用智能檢測設備、工業機器人等數字化生產裝備,推進設備聯網、關鍵工序數控化。積極引導火炬電子進行“5G數字化車間”改造,實現生產全流程數字化運行,產品廢品率從20%降低到10%;田中機械進行汽車配件鑄件生產線改造,應用數字化自動控制技術,實現制造工藝數字化、智能化,預計年新增汽車配件鑄件及工程配件鑄件100萬件。四是培育智能制造優秀場景?;鹁骐娮拥摹霸诰€運行監測”為2023年度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火炬電子的“在線運行監測”、聯興發的“車間智能排產”、“智能在線檢測”為2023年省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7.突顯數據政務價值。一是推動數據整合匯聚。已完成29個政務信息系統上云;已完成23個系統的數據匯聚,共向市匯聚共享平臺推送數據2200萬條,通過福建省公共數據資源統一開放平臺開放目錄30個,開放數據總量196萬條,基本實現數據“應匯盡匯”的工作目標。二是推進數據共享利用。結合基層治理等業務場景,積極申請省、市匯聚共享平臺數據接口,進一步支撐各單位創新開展工作。今年來共調用上級數據接口5435萬次,新增申請上級數據接口8個。三是開展政務數據普查工作。發動各單位核對登記事項情況和電子證照關聯情況,編制公共資源目錄清單,完善辦件數據匯聚,共1271項關聯目錄業務已全部完成辦理,業務辦理關聯率100%。四是完善掌上辦事服務平臺。依托閩政通“泉服務”,優化完善鯉城區掌上便民服務平臺“i鯉城”,已上線18項特色便民服務事項,56項個人高頻服務事項,56項法人高頻服務事項,有效提升我區掌上政務服務水平。
8.規范信息化項目管理。建立區級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機制,聯合各部門協同做好信息化項目建設工作,規范鯉城區本級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今年來全區共新增申報備案18個信息化項目,組織5場項目評審會,對一網統管綜合治理平臺、鯉城區信創406工程項目建設方案、概算進行充分評估論證并提出修改意見,縮減項目預算超300萬元;共出具2份復函,12份告知書,向業主單位明確建設要求,注重系統安全建設和數據共享應用開發,避免新增“信息孤島”。
?。ㄈ┐嬖诘睦щy問題
?、賯鹘y制造業訂單形勢不容樂觀。我區傳統產業出口主要流向美國、歐盟等地區,2024年歐美等主要市場需求預計增長幅度不大,國內市場需求復蘇速度放緩,部分企業訂單形勢并不樂觀。②工業企業增資擴產意愿不強。受經濟下行影響,企業技改再投資信心和意愿不足,企業觀望情緒較高,影響我區技改投資任務完成。
二、2024年工作計劃
(一)目標任務
2024年,力爭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
力爭全區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全年實施省市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5項以上;
力爭完成民企產業對接招商項目20項,簽約總投資額60億元以上,在庫項目開工率、投產率位居全市前列;
力爭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
力爭全區數據匯聚總量突破2600萬條;力爭“i鯉城”掌上服務平臺入駐服務事項超20項。
?。ǘ┚唧w工作措施
1.抓運行監測。一是跟蹤每日用電數據,積極與用電量下降較大的企業溝通聯系,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二是著重宣貫促進鞏固拓展經濟向好勢頭一攬子政策措施、全省工業穩定增長有關措施等各級惠企措施,鼓勵企業開滿機、滿負荷生產。二是開展走訪調研活動。切實當好企業發展的“知心人、服務員”,通過政企“早午晚餐會”和“局長走流程、走基層”“12345企業服務專線”等形式,并結合“萬名干部進萬企,一企一策促發展”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干部下基層調研走訪活動,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及時解決企業訂單產能、金融紓困等困難問題。三是建立小微企業成長重點企業培育庫,加大跟蹤培育力度,努力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增加、活力增強、質量提升,進一步增強全區工業經濟發展后勁。
2.強化項目投資力度。一是抓好重點項目,挖掘投資潛力。重點抓好火炬電子、田中機械等省技改項目,引導企業對接省技改貸款融資貼息,力促項目利用融資擴大投資;加快推進海天科創園、聯興發、佰源智能等項目實施,滾動增列省重點技改項目。二是加強項目推進,力爭謀劃落地。繼續跟蹤田中機械智能制造綜合研發基地、千噸級低溫銀漿等項目推進情況,及時聯系發改、科技、住建、資規、統計部門協調和跟進項目進展,爭取項目早日落地,并及時引導企業開展項目投資入統。
3.強化產業項目招商落地。一是對內加強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分類分梯隊培育我區創新性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企業,鼓勵引導我區紡織鞋服、機械裝備等傳統優勢產業從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進行突破,積極對接“大院大所”等研發資源,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二是對外加強項目招引。發力再攻堅,結合智能裝備產業小組、數字經濟產業小組招商,全力跟蹤項目等加快落地,進一步延展產業鏈。持續探索“兩地雙園”模式,依托深圳投石、北京金色松果、五交研究院等第三方專業招商機構,積極開展基金招商、中介招商、校友招商,已推動妙智科技(深圳)、深圳市料博士材料科技入駐泉州(鯉城)大灣區產業加速中心。
4.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一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通信網絡、數據中心、云計算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提高基礎設施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為我區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二是推動數字產業創新集聚發展。積極引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服務企業,引導培育數字產業集聚發展,支持數字經濟產業企業創新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數字經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引入專業力量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和運用先進的數字化轉型理念及技術評估手段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數字化轉型診斷報告,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指明方向。
5.提升數據政務服務效率。一要強化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的管理,完善優化區本級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流程,提高項目建設管理和應用水平。最大限度發揮政府資金投資效益。二要推進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參照上級政務數據共享管理辦法,統一規范數據標準,以“一網統管”平臺為基礎,開展系統數據資源對接,推動應用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應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三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依托“i鯉城”掌上服務平臺,推動更多高頻民生事項和涉企事項“掌上辦”,不斷提升企業、群眾的辦事體驗,助力提高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持續推動2023年新建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有序完成系統上云、數據匯聚及入駐“i鯉城”等相關工作,提升數據匯聚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