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來,區發改局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部署,扮演好參謀角色,全力做好規劃計劃、統籌調度和協調服務,為鯉城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貢獻發改力量。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堅持務實篤行,統籌調度經濟平穩運行
一是推動經濟“開門紅”和“全年紅”。制定和實施《鯉城區2024年一季度經濟“開門紅”“開門穩”工作方案》,《鯉城區2024年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開門穩”攻堅行動方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統籌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牽頭成立鯉城區建設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鋒城區工作小組;強化政企互動,牽頭組織召開全區民營經濟工作發展懇談會,召開“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 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錨定全年任務目標,細化任務、搶抓節點,奮戰“開門紅”、攻堅二季度、沖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推動經濟發展“全年紅”。全年全區生產總值實現619.05億元,同比增長8.1%,排名全市第2。二是促進發展勢頭穩和質量高。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加強對經濟運行情況和趨勢的綜合研判,定期監測、常態化調度,實行每月一調度一分析、每季度一復盤一總結,確保經濟平穩運行。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推進經濟調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牽頭起草制定《鯉城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工作方案》,促進投資和消費潛力釋放,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省政府關于推進新時代山海協作的部署,深化與明溪縣的山海協作,加強兩地互訪交流和要素對接,推動出臺和落實《鯉城區與明溪縣山海協作實施方案》,促進區域融合發展;發揮福建省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政策優勢,加快鯉臺融合項目建設,推動泉州演藝綜合體劇場項目、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等項目列入省閩臺融合發展重點項目清單。
(二)堅持守正創新,精準引導產業跨越升級
1.全力做強現代服務業。一是完善產業規劃。牽頭開展古城產業規劃編制,聚焦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文旅經濟、商貿服務,邀請專業研究機構研提產業布局建議和發展思路。二是加強項目支撐。以項目為抓手,加快推進10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堅持載體先行,全力保障服務業產業園項目建設,中豹產業園項目已竣工,泉州演藝劇場綜合體項目完成土地出讓。三是用好上級政策。積極爭取上級服務業政策資金,已向上申報泉州演藝劇場綜合體等3個項目申請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謀劃7個儲備項目。加強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使用監督,跟蹤了解2021-2022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項目(直播經濟)實施情況。四是促進升規納統。牽頭制定《關于做好2024年“四上”企業培育入庫工作的通知》,加強任務督查,推進比學趕超。用好扶持措施,促進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提質增量,全年新增入庫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14家。
2.全面補強新興產業鏈。一是建設新興產業發展載體。以爭創省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為抓手,建設高質量產業載體,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2024年1月,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國工業報社聯合評選出2023年特色產業集群賦能典型案例,鯉城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創新示范基地成功當選為13個典型案例之一。二是搶灘布局新興產業賽道。開展新質生產力專題調研,形成“鯉城區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調研報告。前瞻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邀請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院總院、福建省通用航空行業協會、廈門市通用航空協會、億航智能、廈門跑跑體育等研究院、協會、企業代表多次開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專題學習調研活動,為推動我區低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三)堅持履職盡責,全面保障項目質效并舉
1.開展主題活動,提升項目創優成效。印發實施“項目創優年”活動方案,分時段、分批次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專項活動,持續提升創優活動成效。一是組織項目大協調活動。開年初,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企業大走訪、項目大協調”活動,累計走訪企業119家,現場協調解決問題31項;全覆蓋走訪35個在建重點項目、26個城建項目、26個招商項目、16個獲批國債(預算內資金)項目等,鼓勵重點項目春節期間不停工、少停工、早復工。二是啟動項目謀劃列盤活動。出臺《鯉城區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工作方案》,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充分調動區直部門和各街道合力,圍繞行業發展、補齊設施短板,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謀劃一批事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重大項目,形成儲備充足、結構合理、滾動接續、支撐發展的項目儲備庫。1-12月,完成項目策劃生成165個,完成年度任務110%。全區通過福建省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平臺謀劃儲備重大項目23個,總投資387億元,排名全市第七。三是實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全區全年持續舉行2024年“項目創優年”市、區重點項目開竣工專項活動,其中鯉城列入全市集中開竣工重大項目共116個,總投資635.84億元;鯉城區級集中開竣工重大項目31個,總投資39.11億元。
2.強化要素供給,提升項目保障質量。立足項目前期土地供給、報批、資金等要素,持續做好項目要素保障。4月12日,省發改委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全省項目工作正向激勵綜合考評結果,鯉城區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第六名。一是強化土地要素供給。緊抓前期征收攻堅,采取“指揮部職能組+處級干部掛鉤+街道分片包干”成建制集團推進征遷模式,發揮“黨建+”鄰里中心的“堡壘”作用,紅梅新村危舊房改造更新項目10天簽約率超99%,締造新時代征遷“鯉城速度”。1-12月,完成鯉城王宮華僑歷史文化街區、江南展城西片區項目、鯉城區水生態治理中心、仙塘變電站等項目征收,為全區發展積蓄新動能。二是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金上產業園、泉州通政小學田中校區東側住宅用地項目、泉州演藝劇場綜合體及商業配套街區項目等7宗、面積389.4畝土地完成出讓。提速土地成片開發方案、“農轉用”手續報批,獲省政府批準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2個、成片開發總面積1644公頃,完成“農轉用”報批項目15個、新增建設用地面積422畝。
(四)堅持擔當敢為,深入推動改革攻堅克難
印發實施《鯉城區2024年“營商環境創優年”行動方案》《鯉城區聚力打造“全速鯉辦 共贏未來”品牌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2025年)》等多份政策文件,發布3批次“全速鯉辦 共贏未來”服務企業若干舉措,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創優年”行動,力促營商環境整體提升。創新設立“有解”工作室。發改組合黨支部強化系統集成理念,升級打造“有解工作室”,形成“有事來有解,有事我來解”的服務口碑。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搭建古城誠信商圈信用管理平臺??偨Y提煉優化營商環境領域創新亮點、經驗做法,并擇優向上級推薦予以推廣,打造“AI智能政務助手”做法獲評省、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打造“啄木鳥”優稅工程做法獲評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
(五)堅持勤政為民,促進民生事業精益求精
1.市政民生項目有序推進。全力推進“戰江南”,提速主干道、安商房、教育、醫療機構等系列項目建設。加快江南新區市政路網成形,在建市政道路總長11.25公里,田中大道、金鯉大道、黃龍南大道快捷化改造以及繁榮區間道路等項目建設全面鋪開。加快安居保障項目建設,在建安商(定向定價)房項目6個,城建?田中里、愛國路安商房建成,城建?滿堂里、金泰花園二期全力推進建設,新步、金鯉定向定價房開展前期手續辦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過江,通政小學田中校區、鯉城區第六實驗小學擴建項目建成投用,西隅小學坂頭校區工程建設收尾;泉州五中江南校區前期籌備工作有序推進,江南新區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快實施醫療增效行動,進一步補齊基層社區醫療短板,浮橋、常泰衛生服務中心、鯉城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二期部分樓棟主體結構封頂,中豹產業園已投產,智慧醫療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推進中。
2.糧食安全責任扛穩扛牢。一是加強糧食儲備管理。聯合多部門開展庫存專項檢查;完成2024年度政府儲備糧輪換計劃。二是維護糧油市場秩序。堅持每周采價上報制,動態跟蹤監測糧油市場。開展年度社會糧油供需平衡調查;組織治理“餐桌污染”專項檢查2次。三是拓寬引糧入鯉渠道。組織糧企參加第20屆糧洽會,推動與主產區的產銷協作關系縱深發展。四是強化質量安全管控。常態化開展糧油質量抽檢,累計抽取糧油樣品35批次送檢。五是開展安全生產監管。落實行業監管責任,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治工作,確保安全無事故。
3.價格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監管。推動落實“陽光收費”,與區財政局聯合發文《關于開展行政事業性收費情況報告工作的通知》,要求收費單位及時進行收費變更、收費公示。二是落實教育收費管理。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我區民辦中小學學校開展成本監審,并按照政府定價程序進行調(定)價工作。2024年對泉州科技中學、泉州實驗中學鯉城附屬學校、泉州外國語學校鯉城附屬小學、泉州現代中學4所民辦學校學費住宿費以及福師大泉州附中的住宿費標準進行調整。三是開展行業聯合檢查。在“春節”“五一”等節假日期間,對轄區內景區景點、餐飲住宿等旅游相關場所開展拉網式多部門聯合檢查,維護市場正常經營秩序。四是實施價格認定工作。配合司法機關組織開展涉案財物價格認定,全年完成涉案財物價格認定案件80件,認定標的295項,涉案金額120余萬元。
二、2025年工作計劃
(一) 突出高質量規劃,推進穩經濟強產業
一是推進“十五五”規劃高標準編制。以熟悉國家方針政策、熟悉鯉城區情和發展定位,熟悉鯉城前期產業規劃為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擇優選舉專業研究機構,委托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加強前期課題調研,確保摸清摸透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數和現狀。二是推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堅持規劃引領,高質量推進“十五五”現代服務業專項規劃編制。堅持載體先行,改造和盤活閑置低效空間,推進提升服務業園區運營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指導企業申報省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促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堅持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文商旅融合,加快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
(二) 突出全流程保障,推進抓項目促投資
重點抓好2025年在建重點項目,力爭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46億元以上,支撐實現2025年出產能、出效益的趕超目標計劃。
一是全力做好重點項目謀劃。圍繞市委、市政府“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主線,結合江南片區“中央創新區”“世遺典范城”下好謀劃功夫,重點突出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發展樓宇經濟、平臺經濟、總部經濟等創新經濟領域,做好強弱項、補短板、鍛長板工作。同時結合專項債項目策劃、國債項目儲備、前瞻“十五五”發展需要,繼續做好做足國家重大項目庫、省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平臺項目謀劃列盤工作。
二是全力做好項目要素保障。抓緊推進土地成片區開發方案、農林轉等手續報批,全力推動土地組件報批和現存土地出讓。繼續實施征遷攻堅專項行動,做好征收掃尾項目交凈地工作,上足力量,著力破解項目征遷難、進度慢等問題。加大項目融資,利用土地出讓金、爭取發行企業債、專項債以及項目貸等多種形式籌融資,用好金融平臺,精準對接一批文商旅、新能源新材料、光電等產業項目,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
三是全力推進項目資金爭取。搶抓政策窗口機遇,聚焦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方向,圍繞民生領域、文化旅游、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突出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關鍵性作用的重大項目謀劃。
(三) 突出系統化思維,推進謀改革求創新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組織實施《鯉城區聚力打造“全速鯉辦 共贏未來”品牌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2025年)》,逐條逐項抓好落實。繼續深化“全速鯉辦 共贏未來”營商品牌建設,聚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公共服務供給等企業重點關切,繼續推出服務企業舉措,探索更多可優化、可突破的改革創新做法。持續做好市對區“營商環境指數”考評工作。二是嚴格規范招投標工作。用好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對《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規定》范圍內的政府投資類區屬建設工程,全部進入泉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招投標。通過福建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行政監督平臺預警和泉州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醒功能,運用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招投標活動的不規范及違法行為。嚴格執行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確保招標工作依法依規開展。開展招投標項目常態化抽查核查工作,進一步做好招投標“雙隨機”檢查。三是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賽道,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低空經濟等領域精準發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四) 突出長效性機制,推進保安全惠民生
一是保障糧食儲備和質量安全。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扛穩政治責任,持續深化糧食購銷領域懲治腐敗長效機制,加強監測預警,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政府儲備安全;完善應急網絡,健全應急供應保障體系;強化質量監管,確保糧食質量安全。緊抓安全生產,推動糧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二是做好市場價格管理和民生物資保供。繼續加強價格監測預警,推動價格總水平運行在合理期間。嚴格價費管理,及時做好各項價費政策的調整、取消,強化源頭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做好價格鑒定、認定工作,進一步提高涉案財產價格鑒定水平。穩步推進平價商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