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委區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區財政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抓實抓好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迎難而上,開源節流,挖潛增效,財政收入持續增長,財政支出總體平穩,為我區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的財力支撐。
一、2012-2021年財政工作成果
這十年,區財政積極培植財源,不斷擴大稅源稅基;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有效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財源質量;扎實推進稅收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管理,深挖增收潛力,財政收入實現穩步增長。2012-2021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累計完成199億元,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22.41億元,比2011年增加4.38億元、年均增長2.2%;2012-2021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14.2億元,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13.55億元,比2011年增加4.66億元、年均增長4.3%。
這十年,我區全面推進江南新區發展,有效盤活土地資源,助推人居環境改善和改善江南新區基礎設施。2012-2021年全區土地出讓金累計入庫63.76億元,主要投入后坑、新塘、錦美、延陵、向陽新村、高山、前店、站前大道金泰花園等安置房建設項目,投入站前大道、南環路、筍江路、林蔭大道、南迎賓拓改、江濱南路、七中江南校區配套道路、玉田渠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七中江南學園、常泰小學、瓏璟灣小學等項目。
這十年,我區財政實力逐步增強,財政支出保持同步增長。在財政實力增強,財政支出增加的情況下,我區財政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堅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盡力而為”和“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財政支出進一步向民生傾斜。2012-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132.42億元、年均增長9.2%。2012-2021年民生支出累計102億元、年均增長10.4%,占一般公共預算的77.2%、比2011年提高6.44個百分點,支出重心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傾斜。其中:投入教育39.78億元、文化體育傳媒支出1.4億元、住房保障支出4.3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56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38億元、農林水支出2.7億元、科學支出3.8億元 。
這十年,區財政全面深化財政改革,創新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優化項目庫管理,建立健全預算支出標準體系,推進部門預算“精、細、實”管理。完善區對街道財政體制,修訂完善“劃分收支、核定基數、增收分成、短收高支”的財政管理體制,對街道、社區財力適當下傾,保障基層基本運轉。完善支出管理,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支付的管理與監督,提高資金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建立結余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加大結轉結余資金統籌使用力度。推進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啟用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提升財政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通“四本”預算通道,強化財政統籌力度。積極推進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擴大部門預算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采用“上掛下并”模式,整合國有企業、街道及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通過優質資產存量再調整,充實做大國有集團公司資產總量,拓寬國有集團公司融資渠道,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活力。支持國有企業提升資信評級,2021年我區2家國有集團公司被評為AA級企業。截至2021年底,我區國有企業資產總量超200億元,提高了市場化融資能力,擴大國有企業公益性行業領域投入。實施國有企業負責人年度薪酬與當年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掛鉤,激勵企業抓好經營管理。
二、2022年工作及成效
?。ㄒ唬┖葑ナ杖?,確保收入實現增長
1-9月,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累計完成17.42億元,按同口徑比增3.3%(自然口徑計算下降5.0%,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下同),增幅全市排名第五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1.48億元,同口徑比增7.3%,增幅全市排名第九名。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力爭完成21.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力爭完成13.31億元,按照同口徑計算分別正增長5%、8%。一是建立“分析調度+實地走訪”機制。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企業納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提升稅收收入預測的準確度;走訪一企多地、建安企業和稅收波動較大的企業,鞏固基礎稅源,深挖收入潛力,推動企業稅款應繳盡繳。二是強化重點稅源跟蹤。動態跟蹤重點行業、重點稅源企業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分析研判稅源流失原因,特別是火炬電子、斯凱奇、鴻星爾克等大企業,引導企業調優產業結構、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稅收貢獻度。三是全面落實惠企政策。借助惠企直達平臺、政府網站公開發布“在兌政策”、“免申政策”,及時兌現惠企政策,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助力企業經營效益好轉,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助推市場主體加快發展。1-9月累計減、免、緩、退各項稅費6.86億元,減免新冠感染疫情期間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租金3571萬元。四是加快盤活土地進度。1-9月土地出讓金收入入庫11.38億元、配套費入庫4421萬元,為我區重點建設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保證。
?。ǘ簻p一般,確?!叭!焙椭攸c支出
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抓實抓好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保障重點支出,財政支出基本平穩。1-9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6.95億元,比增33.3%,其中:人員經費支出6.5億元,辦公經費支出0.86億元。一是嚴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二是保障民生支出。1-9月,民生支出12.9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5%,其中:教育支出5.4億元、增長26.1%,加快補齊辦學短板,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衛生健康支出1.52億元、增長62.5%,優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3億元、增長14.1%。三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投入新冠疫情防控經費1.4億元,支持疫情防控設備和物資購置、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保障核酸檢測、疫苗購買及接種工作。四是保障重點項目支出。1-9月重點項目支出31.39萬元,重點支持繁榮大道、中醫聯合醫院、南環路筍江路道路及景觀提升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等重點工程,重點保障政府購買服務、債券還本付息等必保支出。
(三)強化監管,加強財政監督管理
規范財政資金管理,不斷提升財政監管水平。一是加強政府投融資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管理。進一步規范財務收支行為,建立各建設項目的資金使用及資金撥付臺賬,確保建設資金安全、合規、有效使用。二是強化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嚴格執行工程款撥付審核程序,在建項目根據實際完工量按進度支付工程款。規范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及補償資金的管理,嚴格履行征地拆遷手續和程序,確保項目專款專用。對建設單位上報的拆遷過渡費進行嚴格審核,切實強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保障工作。三是規范保障性住房租金管理。保障性住房租金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進行管理。我區的廉租住房租金由主管部門牽頭,全額上繳區級國庫,無截留、坐支、挪用。四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發揮債券資金保障作用,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優先保障能夠落地實施、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的項目,債券資金到位后,及時撥付到相關單位,避免因資金問題影響項目建設的情況。五是加大沉淀閑置資金清理力度。對歷年財政沉淀閑置資金進行梳理,進行統籌盤活,1-9月收回沉淀閑置資金1092萬元。六是加強直達資金監管。進一步優化完善國庫支付系統,確保系統滿足直達資金各項管理要求,著力提高資金撥付效率,促進直達資金盡快撥付到位產生效益。
(四)推進改革,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完善預算管理,推進國企改革、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一是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遵循統一標準,嚴格規范實施,統籌協調遇到的難點堵點,及時開展業務培訓與指導,積極主動對接預算單位,提升預算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水平。二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區級零基預算改革,完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常態化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建立規范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三是推行財政電子票據使用。全面推進“非稅收繳電子化和財政電子票據管理系統”改革,完善網上繳費機制,實現非稅收繳“一網通辦”模式,實現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的服務管理新模式。四是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落實《鯉城區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行動方案》精神,圍繞“保市場化經營、保項目順利推進、保企業自主經營權”繼續推進街道、社區級國有企業融合,繼續完善由監管層、產權層和經營層3個層次組成的國有企業管理體系。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區管企業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實施意見》、《鯉城區區管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規定(試行)》、《鯉城區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試行)》,完善國資監管體系,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2023年財政工作計劃
2023年財政工作,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善用融資手段,發揮財政杠桿作用,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大財政逆周期調節力度,優化支出、保障重點,為鯉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ㄒ唬┘哟筘斣唇ㄔO
1.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引導企業加快發展。要完善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發揮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留抵退稅等政策效用,引導企業加大投入。用好企業技術改造獎補、技改融資支持等專項資金,加快培育“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支持推進支柱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轉型,高質量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
2.發揮財政引導作用,發展古城文旅業。要統籌文化、旅游等專項資金,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優勢,大力發展古城文化產業、旅游業。
3.加強服務企業,夯實基本稅源。要強化重點行業、重點稅源企業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跟蹤,分析研判稅源變動原因,積極走訪重點企業,發揮惠企紓困政策效應,引導企業調優產業結構、擴大生產規模、打通銷售渠道,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幫忙企業渡過難關,固稅源、挖潛力。
?。ǘ┨岣哓斦U夏芰?/p>
1. 盤活土地資源。要加快成熟土地的盤活,做細做實年度土地出讓計劃,爭取土地出讓金入庫超30億元,并協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土地出讓收益。
2.爭取專項債券。健全專項債券項目庫建設,加強項目儲備、評估與遴選,積極爭取專項債券3億元,帶動擴大有效投資。要強化對項目開工條件的指導與審核,確保債券資金投向快速有效。
(三)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1.科學安排預算。堅持收入預算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科學安排預算收入。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財政承受能力評估,科學安排預算支出,合理確定財政支持政策和標準,財政資金進一步向民生傾斜,優先保障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重點支出,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在七成以上。
2.規范預算支出安排。對項目支出嚴格按照依據設立,并根據財力可能和資金需求情況,按“急重輕緩、績效優先、量力而行”原則安排,新增的臨時、應急支出先從部門現有專項資金或結余結轉資金調劑解決。
3.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厲行勤儉節約,節儉辦一切事業,大力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把節支挖潛騰出來的寶貴財政資源用到惠民生、穩增長、促發展等重點領域上。
4.推動績效和預算管理深度融合。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與完善政策、調整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資金。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推動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
?。ㄋ模┨嵘斦O管水平
1. 加快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扎實推進財政預算執行,事前績效評估、事中跟蹤監控、事后評估問效,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要問責、低效多壓減、有效多安排”, 推進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管理,對所有項目支出實施績效目標、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自評,加快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2.全面上線運行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通過預算一體化系統,全流程辦理預算管理業務,完善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穩步擴大直達資金范圍,優化分配審核流程,確保資金直達使用單位、直接惠企利民。
3.發揮評審作用服務財政資金管理。繼續做好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評審工作,不斷開拓評審工作的新局面,進一步發揮評審中心工作職能,把好財政資金使用關。加強財政投資評審機制建設,規范評審業務的管理制度。按照統一的評審要求、評審標準和評價機制,完善復審審核機制,逐步實現評審業務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五)加強債務風險防控
1. 統籌做好新增政府債務限額安排,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硬化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約束,依法依規化解存量債務,堅決遏制隱形債務增量,依法落實到期法定債券償還責任,確保政府債務還本付息資金按時足額兌付。防控債務風險,債務規模嚴格控制在省財政廳下達的限額內,守住政府債務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2.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監測和預警通報,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構建管理規范、責任清晰、公開透明、風險可控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強化“借、用、管、還”的全鏈條、全方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