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區委、區政府關于全面推進落實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等領域的各項工作精準發力,做到防控并重、防救結合、標本兼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區應急和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壓實責任、精準施策,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我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盯重點行業領域,聚焦隱患查治,強化源頭管控,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進一步推進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截止目前已完成企事業單位底數摸排934家,完成標準化創建934家,創建率100%。建立“三張清單”制度的企事業單位934家,運用“三張清單”排查隱患4013項,整改完成3958項。此外,實施“紅橙黃藍”動態監管企事業單位934家,其中紅色0家,橙色0家,黃色134家,藍色800家,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今年來,我局聚焦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十五條硬措施”,由行業主管部門、屬地街道聯合組成綜合指導督導專班,深入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解決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持續做好危險化學品、消防、道路運輸等八個專項領域整治,全區共排查整治安全隱患3063條,罰款60.59萬元,約談警示生產經營單位352家。
(二)強化預警、科學應對,防災減災救災取得新成就。一是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今年以來組織街道、社區災害信息員參加多輪業務培訓,共200余人次參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災情管理、政策解讀、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等,通過學習交流,進一步強化了災害信息員責任意識,提升了業務水平,規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報災效率。二是備齊防汛抗旱物資物料。及時更新補充防汛物資的儲備,并將物資的種類、數量一一登記造冊。目前我區已落實一線防汛物資:沖鋒舟5艘、橡皮艇7艘、救生拋繩器13臺、大型自動化抽水車輛1部、手抬機動泵2臺、救生衣110件、救生圈42只、編織袋2.6萬條、手搖報警器10臺、應急照明燈100個,野戰桌椅60套等,并聯合區人武部對鯉城區應急物資儲備中心進行盤點巡查,清點核對地震、防汛、防火等救災物資設備,對易耗品及破損器材進行維護保養,保障設備良好運行及統一調度。三是著眼能力提升,開展綜合應急演練。區防指根據市防指及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安排,有序組織和推進各街道開展村級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截止目前,全區統計危險區域轉移對象涉及8個街道,均已全部開展群眾轉移避險演練,總參演66場次/638人次。4月22日和7月7日組織開展了城市防洪排澇和水上救援應急演練,共100余人參演,進一步提升聯防聯動、快速反應能力和搶險救援實戰水平,全力做好防大汛、搶大險的準備,做到隨時拉得出、用得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創新宣傳、拓寬陣地,營造積極向上安全氛圍。一是多形式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結合“八五”普法宣傳、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組織各類學習研討活動76場次,組織安全志愿活動26場,發放宣傳材料7000余份,扎實推動安全生產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充分發揮媒體宣傳陣地作用,集中報道一批安全生產好經驗、好做法,對反面典型予以適度曝光,強化警示教育。二是依托“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開展科普知識、宣傳教育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等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和宣傳品2000余份并接受市民群眾現場咨詢,并在公交車宣傳板以及傳媒電視上開展為期1個月的防災減災宣傳活動。三是組織參與第二屆全市防災減災知識視頻講解比賽,我區榮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及優秀獎3名,并獲得“泉州市防災減災科學傳播師”稱號。此外,于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展防災減災暨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品3000余份,提升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營造良好的防災減災社會氛圍。
(四)平戰結合、建強隊伍,指揮救援能力穩步提升。我局深入研究我區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體系建設發展等情況,有效銜接國家、省、市各級規劃,編制、出臺涵蓋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的鯉城區應急管理“十四五”應急管理領域專項規劃。指導各街道、各部門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同時,統籌應急力量建設和物資儲備,加強對安全生產和防災救災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相互銜接、具有一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應急預案體系。同時向街道配發衛星電話終端,切實加強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指導各類應急救援隊伍扎實開展應急演練,強化應急備戰,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救援能力。確保應急值守電話全年24小時通訊暢通,扎實做好應急值守工作。
二、2023年工作計劃
(一)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執法檢查。定期對企業開展抽查,核實企業創建提升的實際情況,抓好落實,針對未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提升工作和虛假創建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行政處罰,嚴厲打擊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倒逼企業自覺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工作要求。
(二)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按照市安委會統一部署,結合我區產業特色,在全區范圍內打造1家“精品企業”、10家標桿企業、評審達標23家企業、示范崗位234個,通過標桿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提質擴面,切實提升示范引領水平,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工作邁上新臺階。
(三)全面推廣應用“33456”工作方法。全面推廣應用前階段全市標準化提升專項行動探索形成的“33456”工作方法,即劃分“規上、中等、小微”3個類型企業、“三張清單”制度、“紅橙黃藍”四色風險分級管控、“5S現場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六有”可視化管理(地上有標線、設備有銘牌、崗位有警示、作業有指令、管線有流向標、重要閥門或開關有掛牌),進一步推進各類生產經營單位自主創建標準化,扎實推進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四)抓好落實防范措施。緊緊抓住防雨、防澇,落實好危險區域、地災點、危舊房屋排查巡查,城區防洪排澇等安全,特別是應急響應期間做好人員轉移安置、搶險救援準備等工作,加大巡查督導力度杜絕人員回流等現象。同時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防汛責任人在崗在位、24小時防汛值班值守、信息報告、工作督查等制度,確保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每個人員,做到防范風險于未然。
(五)整合應急避難場所信息。開展鯉城區“地震一張圖”繪制工作,涵蓋區屬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終端、地震監測臺站、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等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基本信息,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指導地震災害風險防范、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撐。
(六)加強應急救援信息宣傳。圍繞安全生產的宣傳要求,開展方式多樣的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在線下,通過更新宣傳欄積極拓展社會面宣傳,在公共場所和醒目位置,廣泛張貼安全生產標語、橫幅、掛圖。同時印發宣傳手冊,將每年的安全生產事故案件結合《安全生產法》編印成冊,向企業和商戶廣泛發放,科普安全生產常識。在線上,運用好新興的媒體網絡平臺,充分發揮“鯉城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宣傳平臺作用,多角度定期推送安全生產的普法宣傳知識以及安全生產事故案例警示,讓安全生產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