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法治建設工作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扎實推進基層法治建設
1.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嚴格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開展八五普法規劃研究部署工作,嚴格落實領導班子定期學法制度,豐富普法宣傳形式,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工作,以社區為主要宣傳陣地,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全民普法教育,聯合相關部門,做好《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各項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持續提升轄區群眾的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
2.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報告會、研討會、座談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培訓研討,掀起學習熱潮,實現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學習培訓全覆蓋,積極開展群眾性法治宣傳活動,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律八進”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學習強國APP,引導黨員每日開展學習,每周通報學習情況,強化剛性約束,形成學習高潮,實現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社區層面,通過創新等載體,以宣講人員多樣化、宣講陣地便民化、宣講內容菜單化的方式,將上級精神送到家家戶戶,實現學習教育全覆蓋。
(二)黨建引領,夯實基層治理“紅色”堡壘
1.建強組織,筑牢網格化治理根基。全面總結疫情防控和綜合執法改革試點等工作經驗,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基層治理工作,合理設置12個一級網格、62個二級網格和44個三級網格。分級構建組織體系,通過調整組織設置、建立功能型黨組織等形式,82個黨組織全面覆蓋引領網格治理??茖W整合網格職能,配齊人員力量,314名各行業專兼職網格員全面下沉網格治理一線,基層精細化治理、服務水平有效提升。深入開展“紅色領航·小區善治”專項行動,成立24個小區黨支部(其中4個為兼合式)、15個樓棟黨小組、13個紅色業委會、11個紅色物業,實現67個小區長效管理全覆蓋。
2.守正創新,不斷激發黨建品牌活力。持續深化黨員街巷長制工作,鞏固提升“黨建引領 政通人和”“黨建引領 古巷新風”等一批街巷黨建品牌;升平社區探索“三三”工作法,因地制宜打造“黨建引領+協同共治”治理模式,形成近鄰黨建版的“升平奏”。黨組織覆蓋面持續擴大,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到98%以上,39家企業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章程,“黨建入章”工作100%完成。黨建亮點培育持續深化,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打造“融合式”黨建工作模式有效激活園區發展的“源”動力;功夫動漫黨支部“動漫黨建全產業鏈創新推廣模式”項目榮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黨建賽道數字黨建模式創新組一等獎、黨支部被評為“福建省民營企業黨建工作先進單位”、黨建案例入選中央黨校新時代百優民企黨建典型案例;創景視訊黨支部打造泉州首個AR/VR紅色創業體驗中心、創立非公支部“互聯網+”黨員教育模式,成為全市新業態黨建典型。
3.壓茬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成效凸顯。重點推進促進、新峰2個社區試點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結合東、西片區文化底蘊和居民的個性需求,注重借力筑巢,通過引入第三方公司,打造提升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幼托中心、鄰里家庭驛站、文創活動中心等,聯動社區鄰里資源,搭建社區服務資訊平臺,打造出社區差異化特色和個性化品牌,東西片區“兩點開花”格局初步顯現。促進社區圍繞“五鄰工作法”,以“一老一幼”為重點,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于8月正式投入運營。新峰社區推動建立“線上+線下”便民服務平臺,將黨建、民生、文旅、防疫、綜治維穩等服務功能融入線上“智慧+”綜合治理平臺,線下共享食堂、健康小屋、文旅驛站、未成年人公益活動等多個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
(三)縱深推進,基層綜合治理“鯉中樣板”提檔升級
1.創新機制。創優頂層設計,規范權責匹配,強化“部門橫向協作+街居縱向聯動”齊抓共管,由“單一執法”向“綜合執法”轉變,實現“1+1>2”的整合效應。大力推進“執法文書、執法車輛、執法服裝,執法證件”“四統一”,先后制定5大類15項制度,探索總結“1113”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橫聯縱管5+2”巡查模式、“123”工作法等經驗做法,實現“6個一”綜合執法試點標準化建設。相關工作成效在福建日報頭版刊發,先后被央廣網、福建日報·新福建、中國經濟網等媒體報道,并作為鯉城區工作亮點在傳承“‘晉江經驗’共享品質泉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向全市作重點推介。
2.健全隊伍。成立街道綜合執法協調中心黨支部,以黨的領導凝聚區街兩級綜合執法、市場監管、公安、交警等多層級、多部門執法力量,理順街道綜合執法有關機制,完善“定崗、定人、定責、定標準、定考核、定獎懲”的六定網絡化管理模式,基層政府行政管理權責一致體系在鯉中街道初步建成實踐。
3.效能提升。通過“橫聯縱管5+2”巡查模式、“日常巡查+重點專項整治”的探索實踐,綜合執法工作效能不斷激活擴增。先后開展61輪集中專項攻堅整治行動、占道經營專項整治35輪7500戶次,移交違停問題1200余件、整治“第五立面”318宗14810.68平方米,常態化推進經營性密閉場所、后城占用公共空間專項整治等,作出行政處罰97件,發現各類問題隱患8518條,問題整改率達99.98%。執法數據“兩升一降”(開展日常巡查增加巡查頻次、“一勸告二警告三處罰”柔性執法增加勸告次數;市容環境衛生問題大幅減少),市級數字城管巡查月均問題數較去年同期下降473件,降幅達74%。
4.流程再造。以技術賦能城市管理,持續推動“天網+智慧平臺+指揮中心+綜合執法隊伍”四位一體,首創鯉中街道綜合執法“云視控”平臺,設立線上巡查專班,每日通過“天網”和“云視控”平臺進行全覆蓋巡查,實現“發現問題—責任分解—協調處置—跟蹤反饋”全流程閉環,以“技巡+人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多人管一事”到“一人管多事”的城市管理模式創新。
(四)聚焦民生,持續鞏固社會安全穩定大局
1.入細入微保障基本民生。疫情期間,統籌成立保供配送團隊,設置97個配送單位,共為居民配送生活物資11739份。1-9月,街道本級共發放貨幣救助280000元,發放物資救助21798元,臨時救助資金使用率完成區民政局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的76%,民生兜底保障進一步強化。
2.從嚴從細抓好維穩工作。成立工作專班,強化制度保障,出臺《重點敏感時期安保維穩工作方案》、《街道信訪維穩工作聯動機制》等,嚴格落實“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切實做好24小時穩控措施。全面排查調解各類風險隱患,12345便民平臺累計處理各類訴求件662條,調解矛盾糾紛262起,調處成功率達100%,平安建設“三率”位居全區前列。
3.對標對表落實房屋安全整治。全面壓實責任,第一時間制定印發工作方案,累計摸排轄區自建房4078棟,按照“一棟一表”要求完成信息填寫,8月初全部完成經營性自建房錄入及圖斑關聯工作。
4.見行見效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管理。出臺長效管理工作方案,黨政領導掛鉤推進住宅小區長效管理工作組,37個老舊小區于年內全部完成改造,34個老舊小區成立業委會、22個實現業主自治、4個實現物業公司管理。
5.落地落實筑牢安全生產防線。積極推廣安全生產宣傳,組織“九小”行業、重點企業、群租房業主開展滅火演練培訓,夯實防范基礎。組織“三合一”場所專項檢查,開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實施“一街一策、一區一策”綜合治理方案,共打通73條生命通道,施劃82處消防通道禁停標識。
6.常抓不懈守住疫情防控安全底線。面對今年3月嚴峻疫情形勢,街道探索并構建“1234工作法”(把握1條主線,即第一時間建立起街道“1+12+N”聯防聯控網絡;緊盯2個重點,即“點”上瞄準靶向防控、“面”上鋪開網格作戰;筑牢3道防線,即加強人防聯動、物防建設、技防應用;創優4項服務,即志愿服務、保供服務、驛站保障、三大活動),實現早研判、早部署、早落實,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科學應戰、全力以赴,跑出疫情防控的“鯉中速度”。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鯉中街道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緊密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目標導向,聚焦提升古城核心競爭力,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全力統籌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各項工作,為全面建設高質量“品質名城·現代都市”作出鯉中貢獻,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抓法治創建,服務實體經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提高憲法和法律實施水平,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將更多優質項目和龍頭企業“請進來”,做強現代服務業支撐,提升中心城區服務業能級。
(二)抓管理創新,強化綜合治理。深化推進鯉中街道綜合執法改革,落實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啟動一批改善群眾生活、方便群眾出行的改造項目。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創新社區矯正服務管理。落實信訪維穩工作機制,堅持黨政領導信訪接訪責任制。加強安全監管,持續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活動,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抓民生改善,實現均衡發展。深化推進社區集體經濟“消薄倍增”工作,全面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嚴格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低保動態審核和申報工作,按時足額發放低保金,統籌推進人口計生、教科文衛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四)抓自身建設,提升履職能力。持續加強街道黨校建設,分批分類舉辦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培訓班,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質。繼續深化鯉中街道“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建工作思路,進一步分類指導培育,充實品牌內涵。突出抓好“四風”整治,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壓控“三公”經費支出,扎實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