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街道深入貫徹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按照市委、市政府“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部署,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活古城、戰江南”號召,圍繞加快建設高質量“品質名城·現代都市”目標,推動轄區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堅持思想領航,強化干部理論武裝。制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工作宣講方案》,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等中心組理論學習14次,街道班子成員帶頭到掛點社區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12場次。精心謀劃、扎實推進第二批主題教育,組建13支理論宣講小分隊,開展宣傳宣講26場次,突出黨建引領、精準指導、先鋒帶動和民生保障,踐行“四下基層”,聚力打好融合牌,以點帶面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其中東升社區“暖新鯉”驛站發動商家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愛心饅頭等相關經驗做法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福建東南網等省級以上媒體刊發。
(二)堅持黨建引領,筑牢筑強戰斗堡壘。推動“三爭行動”走深走實。召開“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動員部署會,制定《開元街道“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方案》,成立“三爭”工作專班領導小組,下設11個重點專項工作組,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切實將各項舉措落細落實到位。建立重點工作定期調度制度,圍繞經濟發展、項目攻堅、招商引資、古城提升、社會安定穩定、黨建等6項重點工作,明確街道協調調度責任清單,領導帶頭、分類分項抓好定期調度,確保各項重點工作不斷跑出“加速度”,取得新突破。10月9日-12月17日(70天),開元街道工作組入駐浮橋一期征遷指揮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帶動作用,配強征遷隊伍,持續扛旗領跑,率先實現簽約率100%,共簽約127宗,總征收面積47911.61㎡。提前籌劃、精心指導刺桐、泉山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完成建設并高質量通過市級驗收,兩個實踐站排名位居全區前列,其中刺桐社區被市里通報表揚。做好“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鞏固提升東升、新春社區“黨建+”鄰里中心成果,全力謀劃籌建梅峰、雙塔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目前,梅峰社區“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已投入運營,雙塔社區“黨建+”鄰里中心持續推進中,預計2024年2月份完成建設。加大非公黨建指導力度。指導非公企業黨建入章100%完成;借鑒其他小區先進做法,深入指導盛世領墅小區黨建持續提升創建效果;打造百姓超市非公黨建典型點,指導縱橫支部召開季度黨員大會,為轄區非公企業解決周邊環境、企業道路建設等相關問題20余件。
(三)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深化正風肅紀反腐。推進領導班子成員“政治畫像”及各部門各社區廉政風險的動態更新完善,有序開展廉政談心談話,組織街道社區干部集中觀看警示片《永遠吹沖鋒號》,開展“筑牢初心使命·強化履職擔當”黨風廉政警示教育主題黨日活動、“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主題黨日活動,組建街道小微權力監督信息平臺工作專班,深入開展社區“三資”領域突出問題“1+X”全交叉專項督導,開展黨員違法犯罪專項排查工作。全年開展日常監督50余次、作風效能督查11次、“四風”專項督查5次,受理業務內問題線索5條,給予黨內警告5人。
(四)堅持統籌兼顧,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一是緊盯指標強化調度。1-11月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9545萬元,居全區第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663萬元。限上商業銷售額完成28.64億元,比增39.7%,全區第2;限上商業零售額完成4.05億元,比增-47.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5億元。其中11月份指導數4000萬元,完成6095萬元。1-12月規上營利性服務業完成10.74億元,比增35%。今年新增入庫限額以上商業企業7家(銷售3家、零售4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4個,總投資額5億元?!《峭怀鲋攸c精準招商。制定招商工作方案,成立4個招商工作小組,由黨政干部親自帶隊,中層骨干、儲備干部擔綱,發動社區廣泛參與,建立每周會商、每月調度機制,將招商工作納入部門、社區績效考核內容,著力構建“全員招商”新格局;先后舉辦數字文旅產業經濟新春暢享會、僑商投資招商推進會、“活力古城 開元啟程”開元街道文商旅暢談會暨早午晚餐會等活動,盤活用好海內外能人、鄉賢、商會等優勢資源,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大以商招商、補鏈強鏈招商工作力度,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濃厚氛圍。全年正式合同18個,總投資92.1億元,履約率72.2%,開工率66.67%三是細化措施推進項目。刺桐尚居項目(鐘樓七栩酒店)已竣工并正式營業。愛國路片區改造項目,1-10#、12#、16#已施工至斜屋面,其他樓棟有序推進中。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擴建項目已開挖地下室。
(五)堅持聚焦重點,城鄉品質提檔升級。一是強化綜合執法工作。街道綜合執法協調中心在建設完成中心場所、綜合隊伍和組織架構等軟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建立日會商、周調度、月評比、季考核工作機制,交警大隊、派出所、市場監管局、城管局四個掛職單位每周輪值,安排日常巡查和專項執法工作內容,每月開展社區互評和居民評價。創建嚴管先行街,完善提升新華北路、愛國路的硬件設施,對沿街商家“門前三包”、違規廣告牌、非機動車亂停放及店外長期占用人行道的行為,采取限期整改、規范引導、綜合執法等措施進行整治提升。今年來,圍繞“五大”市容項目整治、創城創衛、開元寺周邊治理、西街交通管制等內容,開展綜合執法每周會商34次、綜合執法行動47次,其中嚴管先行示范街綜合執法專項整治行動13次,出動700余人次,結合數字化城管平臺案件處置,進一步延伸管理觸角,提升街巷容貌,改善人居環境,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5月份環境衛生綜合考評成績位列全區第一名。二是優化老舊小區長效治理。加強入戶宣傳,推動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公司洽談對接,引導推動長效化治理。街道共83個老舊小區納入長效管理工作,均已完成業委會或業主自治管委會的成立工作(其中,47個小區成立業委會,36個小區實現業主自治管理);引進物業管理小區34個,實行收費管理的小區有83個,占比100%。三是落實外立面修繕試點工作。組織協調學府路北三區5號樓外立面修繕試點工作,召開樓棟業主見面會、邀請施工單位詳細介紹新型材料優勢、特點等具體情況,并請第三方公司做了預算編制供居民參考,完成編審工作。完成入戶,已籌集13戶資金。
(六)堅持靶向發力,社會治理創新賦能。一是夯實基礎建設,助力網格治理。13個社區完成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街道社會治理中心正加速建設中。建立13個社區網格,86個子網格,939個微網格,配有網格長、專職網格員86人,兼職網格員605人。日常督促各社區開展網格內“人房數據錄入、樓棟標注和人房關聯”,為構建“綜治中心+網格化+大數據”治理體系打牢數據基礎。二是深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維護轄區穩定。主動排查調處,逐個走訪排查13個社區存在的安全隱患?!皟晒潯薄叭珖鴥蓵逼陂g,提前研究制定信訪穩控工作方案,對街道信訪形勢進行分析評估,督促社區對可能發生的老信訪戶、群體上訪苗頭提前介入。9月份通過“三步走”策略成功化解十五年信訪積案,與社辦廠于某國、王某鏡等6人簽訂息訪息訴。今年以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21件,調解成功520件,涉及金額139500元,調處率100%,調解成功率99.8%。共受理福建省12345政務服務平臺787條;調處公安推送、公安信息快報矛盾糾紛、揚言上訪等約110件。三是注重普法依法治理,法治建設有提升。舉辦法治專題集中培訓1次,法治講座2次,黨工委中心組學法6次,不斷增強街道、社區干部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組織街道領導班子及中層以上干部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政務處分條例》、《行政執法三項規定》、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及省、市、區有關會議精神。依托“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6.26”禁毒宣傳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運用“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力量深入千家萬戶法治宣傳。今年共開展法律進企業宣傳2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200多份,解答咨詢58人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30多場次,LED滾動宣傳標語200余份。
?。ㄆ撸﹫猿职踩珵橐?,城市運行平穩有序。深化各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實施“紅橙黃藍”動態監管企事業單位21家,其中紅色0家,橙色0家,黃色4家,藍色17家;開展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共排查房屋總數量5343棟,其中,安全暫無隱患4565棟,存在一般安全隱患741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37棟,重大安全隱患房屋現已全部進行有效處置;開展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目前使用燃氣小餐飲場所323家,全部已安裝燃氣泄漏報警器;開展汛期易澇點(區域)、易澇路段安全巡查。共檢查了危房107處,地下室34處,低洼地帶8處,景區景點1處,對影響安全度汛的安全隱患12條,集中力量立行立改,確保整改到位。深化基層消防安全治理。推進智慧消防建設,在街道建立智能型電氣火災監控平臺,轄區各類場所新增安裝智能型電氣火災監控系統257套、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系統440套;開展西街電氣隱患專項整治,出動20余人次,檢查沿街店面158家,發現問題隱患223處,目前已全部整改;摸排新增或反彈回潮現象“三合一”經營單位13家,均現場責令改正。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今年以來共排查55處道路安全隱患,均完成隱患整治,推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動態清零;交警鯉城大隊一中隊、街道城管辦、各社區協同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對重點街區、學校周邊的共享單車、電動車、機動車違規占道停放及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不按道行駛等交通亂象進行整治。作為鯉城區首個“零酒駕”街道創建試點,通過試點開展“零酒駕”單位、街道、社區示范工作,推動六井孔新農家、金星大酒店等娛樂場所和滴滴代駕進行合作,倡導消費者樹立“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安全理念;組織愛心護考“開元紅”在行動志愿服務。
(八)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福祉持續穩進。一是切實落實社救工作。認真落實《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范》《福建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福建省臨時救助工作規范》等保障性政策的培訓,讓社區民政對保障性政策進一步深入解讀,持續推進“社會救助政策”的宣傳與知曉度,加大對低保戶及低保邊緣戶的認定,并對已在保的人員進行梳理,對有重大疾病家庭成員進行摸排,及時給予臨時救助申請上的幫助。在冊低保81戶118人,新增18戶20人,注銷16戶29人,發放低保金1020965元。在冊特困戶16戶16人,新增8戶8人,注銷3戶3人,發放金額282743元。臨時救助34戶72人,發放救助金258500元。兩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一名孤兒,發放生活補貼20793元。二是持續推進文明治喪工作。為扎實推進文明治喪革新工作,及時組織社區主干與民政員召開街道文明治喪革新工作暨殯葬改革大督查工作推進會,進行集中培訓和座談研討前段時間來各社區在推行文明治喪革新工作的情況。截至11月,全街道共有153例死亡,就地治喪123例,直接送宏福園30例。三是認真開展退役軍人服務工作。開展就業創業扶持,組織退役軍人參加“鯉城區2023年‘春風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活動現場招聘會”、“2023年泉州市退役軍人(現役軍人家屬)暨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等各類招聘會;做好幫扶救困工作,慰問救助12名轄區困難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共發困難救助金12000元。成立“退役軍人志愿講解服務隊”,設立“老兵學堂”,全方位提供保障服務。四是有力提升普惠托育服務。轄區兩家托育機構(泉州市尼基丁托兒所、小金星托兒所)為今年鯉城區唯一的兩家被列入省級、市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普惠項目,推動轄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普惠托育服務發展,打造普惠托育優質服務品牌。五是全力推動乙肝免費篩查工作。街道第一時間召開動員部署會、制定工作方案,緊盯時間節點下達各社區乙肝篩查目標任務數,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完成目標人群篩查27355人,篩查率71.4%,超額完成區里下達的70%目標任務,位居全區前列。
二、2024年工作計劃
(一)聚焦黨建引領,筑牢筑強基層戰斗堡壘。一是以更嚴的要求擰緊責任鏈條。加強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常態化調研指導、年度績效考評等結果運用,確保責任壓力傳導到位。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善“1+N”和“三個一”工作機制。二要以更大的力度培育非公典型。持續總結提升現有黨建品牌,發揮典型輻射帶動效應,結合轄區實際,持續挖掘古城文化內涵,探索更多的“一居一品”黨建特色品牌。進一步發揮非公黨組織作用,建立開元盛世商圈黨組織,探索出一條基層黨建與商圈經濟同頻共振、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發揮東亞之窗等園區人才聚集效應,探索非公黨建工作和人才工作平臺,在“人才之家”陣地建設、人才品牌創建上下功夫,探索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參與古城黨建。三要以更新的思路探索鄰里中心建設。突出務實管用,打造“黨建+鄰里”社區服務中心,營造規范化、管家式的溫馨鄰里氛圍,滿足居民養老、醫療、托幼等多元化服務需求,讓群眾享受到專業、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務,實現“十五分鐘幸福生活圈”。
(二)聚焦提質增效,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調度抓進度。積極走訪轄區內主要企業,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協調解決企業存在問題,確保企業達產滿產,把政策、服務送上門,促進企業擴產。做好各項經濟指標監測,早謀劃早安排,定期開展企業摸排工作,努力尋找適合納統入庫企業。緊盯2024年初步報送的2個在建項目、8個預備(策劃)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二是優化產業抓轉型。繼續以“總部、科技、金融、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開元數字經濟產業園深度合作,通過招商引資方式招引總部型、科技型企業入駐。與市文旅集團探討東亞之窗園區發展方向,爭取建立園區低效企業逐步退出機制,以海絲金融法務區為抓手,用好市、區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高質量企業入駐,通過逐步替換的方式,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用足世遺時代政策紅利,推動古城業態優化提升,培育以西街為核心的古城世遺游、街巷文化游、廉政研學游、非遺體驗游等四類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以文化為脈絡,以體驗為核心”的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業街區。三是主動靠前抓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領導干部掛鉤服務企業制度,建立常態化的“早午晚餐會”政企互動制度,開通綜合性企業熱線,快速高效回應企業關切,及時掌握、有效解決企業反映問題。探索推行招商引資項目“綠色通道”一站式服務,由街道企業辦加強對項目方在辦公選址、營業執照注冊、稅務登記、項目備案等方面提供全流程保障服務,針對企業、項目特征,綜合擬定一企一策幫扶舉措,全力為企業、項目早日落地投產見效爭取政策支持。
(三)聚焦特色創新,扎實推進社會綜合治理。一是持續開展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整治。結合數字化城管平臺案件處置,有效發揮綜合執法中心協調功能,抓好五大專項整治,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確保街區市容環境衛生整治有序,常態化開展創衛工作。加大綜合執法整治力度,進一步完善新華北路、愛國路2條嚴管先行示范街區的創建。二是不斷提升居住生活品質。進一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持續完成住宅小區長效管理工作,落實一般安全隱患50年以上房屋處置工作,加強房屋安全、燃氣安全生產管理管控。持續提升道路、網管、照明、綠化景觀等市政基礎設施。三是打造“一網統管”全領域社會治理模式。健全穿透組織架構,按照區有關文件要求,縱向整合建立“街道、社區、網格、微網格”四個層級網格治理力量;橫向串聯黨政辦、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綜合執法、民政、宣教等部門組織,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協商會辦、定期會商、跟蹤督辦、內部考核等工作機制,制度化落實事件流轉;嚴格規范化處置各類事件,嚴格處理時限、退件申請、延期辦理工作流程,實行全流程監測和跟蹤。融合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建+”鄰里中心、“綜治+”治理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多元調解中心等“多中心融合、一中心多用”。壯大“一網統管”專兼職隊伍,網格員、輔警、社區巡邏隊等專職力量為主體,充分吸收退休等各類黨員及法官、政法干警、律師等輔助力量,動員組織保安員、義警隊伍、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運用社會治理聯合指揮平臺,健全訴求收集和辦理反饋機制,推動各方主體積極參與物業糾紛化解。
(四)聚焦問題訴求,扎實推動民生事業發展。一是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從嚴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加大普法經費投入,拓寬法治宣傳渠道,努力營造全街道懂法、用法、遵法的良好氛圍。二是做好人民調解工作。重點做好重大疑難糾紛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后的調處工作,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做好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和檔案規范管理工作,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三是提升社區健康服務水平。依托社區黨建鄰里中心,打造社區健康服務小屋,促進,繼續推進慢性病健康社區、健康單位等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