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區開元街道2022年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計劃
時間:2023-04-28 16:27 瀏覽量:1

  今年來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1235”發展總體思路,結合街道實際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任務,重點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搶抓新機遇,有效應對新挑戰,面對壓力,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全街道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穩定發展。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趨勢向好

  一是緊盯目標,確保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今年來各項經濟指標穩中有進,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8864萬元(剔除留抵退稅影響),比增28.4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417萬元(剔除留抵退稅影響),比增36.8%,位列全區第一。限額以上商業銷售額完成7.47億元,同比增長56.8%,位列全區第二,零售額完成5.98億,同比增長15.9%,位列全區第三;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98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完成7.78億元,同比增長35%。

  二是細化措施,持續推進各項重點項目。刺桐尚居項目二裝工程于6月23日取得工規證,7月12日取得施工許可證并進場施工,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砌墻及水電施工。愛國路片區改造安商房項目于8月29日完成土地出讓,簽訂施工合同并進場施工。

  三是提高站位,切實突出重點精準招商。緊抓市、區一攬子政策機遇,立足轄區區位特色優勢,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招商,以“揭榜掛帥”活動為契機,發揮開元街道商會優勢,精心謀劃,積極招引。全年招商引資項目30個,總投資124.5億元,其中落地項目24個,總投資87.5億元,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累計實現營收21.52億元,納稅2200萬元。集英保安綜合大樓承接“揭榜掛帥”任務,入駐大樓25家企業納稅2321萬元,同比增長93.61%,其中新招引企業5家,實現納稅822.73萬元,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二)抓牢民生福祉建設,促進幸福指數提高

  一是全面做優近鄰黨建。①拓展近鄰黨建新模式。與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泉州華僑職校、億興電力、泉州市實驗小學等單位簽署“近鄰”黨建合作共建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凝聚發展合力。②培育古城黨建新亮點。凝心聚力做優鄰里中心。發揮“黨建+”聚合效應,鞏固“泉城巷憶”等街巷黨建品牌,做優新春社區、東升社區2個“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省內首家由政府牽頭發起的愛心共享廚房,傳遞“家的味道”,建設2家“長者食堂”,守護“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構建獨具“世遺點”文旅體驗和人間煙火氣的鄰里服務溫馨家園。

  二是全面抓實疫情防控工作。①常態化新冠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構建社區“1+N+N”防疫新體系,社區防疫專員、網格員和重點單位重點場所防疫專員協同協作,共同做好轄區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定期聯合派出所、市場監管所等單位開展密閉空間經營場所專項整治行動,累計開展27次專項督導檢查,發放整改通知書316份,對拒不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2家店鋪進行封店處理。②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3月疫情發生后火速集結組建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探索建立扁平化防控應急聯動體系,總結“封控管控硬隔離,轉運消殺快轉移”14字口訣,形成街道疫情防控“164”工作法,劃分6大管控區精準精細圈層化管理。在全區內率先成立民生保障“汪汪隊”,采用“超市提供標準套餐、社區收集需求、街道統一下單、超市配貨分裝”的“保供單位+街道+社區”點對點的三級配送模式,為居民提供生活物資9137份,相關做法得到市區兩級領導的肯定,新華社、泉州網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街道視頻號共發布66條,總閱讀量超70萬次,相關經驗報道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全國及省市區媒體刊載,疫情防控宣傳全網閱讀量達3000萬以上。

  三是全面落實民生工程。街道認真落實《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范》《福建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保障性政策,加大對低保邊緣戶的認定,已排查93戶252人,已納入保障對象4戶6人。7月份對低保戶及低保邊緣戶家庭中在校普通高中、中專階段及大學生進行梳理提早介入,已為8名學生發放救助金共計49000元。改善殘疾人居家生活狀況,為轄區內40戶殘疾人家庭完成了無障礙設施改造。在新春、東升兩個“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內打造“長者食堂”,讓轄區老人幸福養老從便利就餐開始,守護“舌尖上”的幸福晚年。作為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旁建設省內首家由政府牽頭發起的“我家愛心共享廚房”,傳遞“家的味道”。

  四是全面拓展文明實踐。融合古城優勢,打造“1個實踐所、13個社區實踐站、10個特色實踐點”的文明實踐全覆蓋網,積極引進中保暖心義剪室入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采取預約上門服務和集中開放日兩種方式,長期提供義剪服務。組建志愿服務隊伍45支,注冊志愿者6486名,應急儲備志愿者936名,其中三葉草“福獅”特色志愿隊榮獲“泉州市疫情防控先進集體”。成功打造“戶外暖心鯉”北山戶外驛站、“清廉泉山”都督第巷廉政走廊、“印象開元”珠繡非遺傳習所等多個文明實踐站(點)品牌。文明實踐信息報道被市級以上媒體采用70余篇。2022年度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參與人數占所在地常住人口比例為70%,轄區群眾對文明實踐工作滿意率達100%。

  五是全面推動文化繁榮。利用重要節點,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在春節元宵期間,承辦“閩南美好生活嘉年華”系列活動、“鯉XIANG助力官聘任儀式”、“流光溢彩?點靚古城”——鯉城慶元宵流動花燈展、“我最喜愛的元宵花燈”網絡評選活動,借助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發起#閩南美好生活#線上話題,活動全網閱讀量達2000萬以上。融合福獅文化,開展“宋元泉州 獅意古城”——慶祝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古城徒步和定向打卡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打卡積分激勵活動,著力提升居民文物資源保護意識,增強古城歷史文化記憶。

  (三)抓實基層精細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堅持以創促改。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重點,以數字化城管暴露出的問題為依據,全面整治亂象行為。上半年數字化城管每月在全市均排名前九名內,總案件3135件,結案3135件,處置率達100%。共整治小區樓梯轉角雜物堆放661處,清理“牛皮癬”、小廣告2000余張,清理衛生死角492處,拆除“紅布條”39條,清理消防通道及占道地鎖242處,整治私拉電線充電217處,勸導占道經營、店外店1300余起,查處流動攤點533處、“門前三包”588家。協調轄區企事業單位作為臨時停放點,提供錯時機動車停車位214個,非機動車停車位320個,疏導交通,緩解老城區停車壓力。

  二是建立綜合執法協調中心。整合公安、交警、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區級職能部門下沉至街道的執法力量,快速啟動城市綜合執法中心建設,基本完成中心載體建設、隊伍組建和網格劃分等,全國共劃分為13個社區網格、85個單元網格、40個責任網格,中心下設綜合協調辦公室、執法巡查組、執法稽查組,共有工作人員44人,常態化開展城市秩序整治。

  三是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成立由街道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細化工作方案。目前轄區內13個社區已全面鋪展,按標準新購置了黃、藍、綠垃圾桶500個。共推進西湖社區星湖苑、湖濱花苑,東北社區米倉小區,泉山社區希夷商業宿舍試點小區4個。

  四是對住宅小區進行長效化管理。全力配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轄區63個老舊小區列入改造。借助老舊小區改造契機,對小區綠化、保潔、基礎設施管道老化等進行全部提升,反向助推業委會順利成立。通過成立業委會、引進第三方對小區部分項目進行管理等方式,引導小區居民自治自管,今年街道30個老舊小區已成立業主委員會,36個實行自治管理,7個由原單位自行管理,西湖社區盛榮一期、聯成花苑等小區業委會成功引進物業公司進行專業管理。

  (四)切實防風險保平安,不斷優化安全環境

  一是強化重點領域安全檢查。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轄區19家企事業單位已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和自評工作。開展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共排查房屋總數量5362棟,其中安全暫無隱患4427棟,存在一般安全隱患845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90棟,重大安全隱患房屋現已全部進行有效處置。開展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目前使用燃氣小餐飲場所187家,已安裝燃氣泄漏報警器121家。

  二是深化基層消防安全治理。開展西街(新華北路以西)電氣隱患專項整治,在區財政投入資金對沿街商戶免費安裝物聯無線煙(溫)感器、電氣火災監測系統等的基礎上,督促商戶對現有電氣線路進行套管改造。開展整治“飛線充電”專項行動,共排查治理“飛線充電”隱患76處。開展各類場所消防安全整治,摸排“三合一”經營單位29家,均現場責令改正;摸排轄區內10人以上群租房20處,督促出租屋業主配足消防器材;加強轄區2棟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全面測試室內消火栓系統和自動噴水系統。

  三是優化信訪維穩工作。街道每天安排一名值班分管領導、兩名值班干部接待信訪人,做到從源頭把住信訪關口,避免越級訪的出現。定期召開黨工委會議,分析研判信訪維穩形勢,街道及社區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工作室,1-9月份調解案件一共217件,其中鄰里糾紛110件,其他糾紛103件,房屋宅基地糾紛1件,損害賠償糾紛1件,道路交通事故糾紛1件,合同糾紛1件。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100%。

  二、2023年工作計劃

 ?。ㄒ唬┳ロ椖俊⒅\創新,著力在推動經濟發展上構筑新優勢

  一是用足世遺時代政策紅利,推動古城業態優化提升,培育以西街為核心的古城世遺游、街巷文化游、廉政研學游、非遺體驗游等四類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以文化為脈絡,以體驗為核心”的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業街區。

  二是堅持傳統新興產業兩翼齊飛,重點引駐電商直播平臺、動漫影視、VR等數字化產業,穿透式服務愛國路安商房、刺桐尚居等重點項目,一站式支持閩海石化總部、抖商數字生態園、高博商貿總部做大做強,高質量推進幸福千萬家智行科技、蘇福海洋工程、抖商生態園等簽約項目達產,全力打造海絲泉州金融法務區、開元數字產業園和數字影視產業園,做大金融、文創、數字和教育醫療等產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徑,助力經濟發展提檔升級。

  (二)補短板、強配套,著力在提升城鄉品質上釋放新魅力

  一是讓城市更宜居。持續配合泉州刺桐鯉做好垃圾分類和市容環境衛生工作,同時做好市、區兩級政府問題清單的整改落實工作,對社區分類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進行現場指導,并督促整改。二是讓管理更科學。持續開展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整治,結合數字化城管平臺案件處置,有效發揮綜合執法中心協調功能,抓好五大專項整治,提升居民生活環境,確保街區市容環境衛生整潔有序。三是讓物業管理更專業化。在住宅小區長效化管理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小區引進專業的物業公司,推動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向社會化、規范化、市場化方向發展。

  (三)辦實事、惠民生,著力在促進共同富裕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把壓實疫情防控責任放在重點位置持續推進。認真貫徹上級部門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常態化疫情防控不動搖,精準防控,做細做實,將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全面勝利。二是把提升治理效能放在關鍵位置持續推進。全面推動社區“綜治+”治理中心建設,優化服務項目配置,進一步完善功能布局。扎實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工作,完善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統籌基層力量納入網格體系管理,完善網格信息系統建設,強化“網格化+N”深度運用。持續開展2022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為轄區居民和流動人口辦理綜治保險,維護居民財產權益。全面開展“平安建設宣傳”,完善 “雪亮工程”“天網工程”,強化社區治安巡邏隊伍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三是把提升民生福祉放在首要位置持續推進。深入把握群眾需求,發動整合各方資源,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內容,引導志愿服務有序化、規范化、多元化發展,建立健全“群眾點單、組織派單、志愿接單、群眾評單”“四單”運行機制,讓服務更廣泛、更貼近、更精準,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內涵,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