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高新區管委會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奮力建設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示范區,為加快創建“中央創新區”貢獻高新力量。在持續拼搏奮進下,功不唐捐,今年來高新區碩果累累,福建省7個典型案例入選2024年全國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其中,鯉城高新區“產業鏈發展與安全類、營商環境類”2例入選;一季度泉州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季度拉練專項行動考評獲評“好”等次,位列全市第3名;園區“畝均效益”改革做法被列入泉州市2024年第二季度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十佳”典型案例;“3+2+N”產業服務模式入選泉州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經驗做法;鯉城區被授予泉州市“項目創優年”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先進集體?,F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況
1.錨定建設升級,以“滾動接續”的系統思維做優產業社區
“滾動、接續”推進項目提速建設,促進企業走高質量產業與高品質空間雙贏的轉型之路,打造示范區節約、集聚、高效的產業空間格局。一是推動在庫建設。聯合有關部門開展“輕騎兵”“大篷車”“幫代辦”服務,推動審批服務進園區,推動已竣工驗收項目竣備。目前,科創中心、火炬紫華園、承安產業園等連片項目已完成竣備手續辦理并投產,投用面積超38萬平方米。園區標準化建設示范區初步建成。二是接續連片推進。接續推進海天科創園、光電產業園、低溫銀漿產業園一期、金上產業園、鈞石能源產業園、新塘保租房等6個建設項目,總用地面積超500畝,預計新增產業空間超50萬平方米。同時,逐步推動示范區向南連片拓展,深入研究1640畝連片改造片區改造提升模式,啟動新塘工業區及周邊片區公共配套地塊(仙塘變)征收工作,對接省冶控集團華塑片區改造更新事宜。三是盤活低效用地。搶抓5年“低效用地試點”政策窗口期,對園區存量用地進行全面摸底,推動鈞石能源、泉欣榮、佰源機械等企業進行改造提升;科技金融中心為高新區管委會原辦公場所,已將其騰挪調整為國企投資建設的眾創空間,并獲評市級眾創空間。完成園區年度土地集約利用監測工作,促進園區節約集約用地,完成循環化改造工作方案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落實園區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包含相結合。
2.創優招商落地,以“鏈式發展”的戰略思維打造產業高地
緊抓招商項目落地投產,突出產業鏈高質量重構,加快打造優質產業集群。鯉城區已建成竣工驗收備案、具備入駐投產條件的標準化工業園區面積41.55萬平方米,實際入駐面積30.82萬平方米,招商投產率74.18% (其中科創中心可招商面積17.7萬平方米,簽約面積14.92萬平方米,占比84.3%。實際入駐面積6.32萬平方米,招商投產率35.7%)。一是抓好招商投產。①科創中心對外招商面積16萬平方米,目前已簽約24個項目,聯興發、萊卡、科大訊飛、邦森等12個項目已注冊、入駐。②創投中心已基本完成所有產業空間招商,已落地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泉州分中心、“T-Park創新基地”等優質項目,并引進鯉城區職業經理人協會等4家商協會。③海天產業園項目招引梵莎服飾、新雙良無縫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目前,注冊、入駐企業19家。④火炬紫華園:實驗室已經投用,陶瓷粉產線正在場地裝修。二是抓好外引內培。聯合科大訊飛舉行杭州、上海招商活動,利用鄉賢僑胞、在外泉商中秋返鄉契機,舉辦“溫陵月明共團圓、政商攜手促發展”等招商推介會。多次組隊前往北京、武漢、合肥、廈門等地開展項目考察,主動對接聯發科、新華三等500強企業并成功簽約。鼓勵企業到一二線城市等創新資源富集地布局研發中心,搭建技術新平臺。如火炬電子上海異地研發中心被列入全市首批獲認定的企業異地研發中心(全市僅5家),依托上海、成都兩個異地研發中心,攻克特種行業濾波器組件和SIP組件的卡脖子技術,將研發成果轉移到鯉城量產,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五。三是抓好聯盟發展。發揮“功能性紡織供應鏈聯盟”作用,在“萊卡聯興發5G+智能工廠”基礎上,愛普生中國、華沙利科技等18家紡織聯盟企業在科創中心聯合打造共享實驗室,開展CNAS認證、材料和產品物性測試等功能性檢驗檢測研發,同時推動聯盟單位“蜜格兒”一并入駐,引導蜜格兒聯合英國高士線、美國百美貼等打造研發創新實驗基地,現已落地高士品牌解決方案工作室(泉州),推動聯盟“鏈式發展”。
3.健全要素保障,以“創新賦能”的服務思維提質園區發展
注重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園區運營管管理水平,構建優質產業生態。一是強化全景式配套。成功申報144億元新能源新材料和“國家級高新區”產業基地建設及基礎設施專項債項目,已發債19億元,為園區標準化建設和深度開發奠定資金基礎。推動泉州古城文旅資源和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過江,引入“第四代+”萬達商業綜合體,簽約落地張藝謀團隊多媒體沉浸式演出項目等29個文商旅項目,接續投用4個教育配套項目、5個保租房項目等,同步滾動推進總投資13.98億元的水生態治理中心、大型垃圾轉運站、水環境提質增效等環境提升項目。試點園區引入上市公司負責物業管理,建設智能建筑和能源管理平臺、便利店、餐廳、人才公寓、健康小屋、咖啡廳等,打造品質化產業社區。二是強化全鏈條服務。創新3+2+N優化營商環境模式,推行由園區管委會牽頭,工信局、科技局組成的“大部制”協同工作機制,按“空間+產業+賦能”3個服務職能融合運行,合力推動園區建設提質提效。打造園區人才創享中心、產業賦能中心等,圍繞產創、產需、產鏈、產融提供增值服務。打造“高新產融匯”平臺,實行“伙伴銀行”合作機制,為50余家園區企業提供貸款超10億元,園區7家“伙伴銀行”整園授信超100億元,為企業增資擴產賦能助力。常態化聚焦技術服務、產融對接、工業設計、政務支撐等舉辦生產服務活動,今年來已舉辦“大院大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AI新未來”等活動近50場,厚植企業創新成長良好生態。三是強化生活圈打造。建成2個園區“黨建+”鄰里中心,實施“345”三區聯創工作制,打造園區、社區、廠區“三方”聯席、區域化互惠黨建聯盟,實施“紅色能量積分制”等,推動園區共治共享。今年來,已舉辦三區“聯學聯講”“燃SPACE”俱樂部、職工親子、文體娛樂等活動超30場次。創投“黨建+”鄰里中心被評定為市級四星級“黨建+”鄰里中心,為我區2023年新建鄰里中心中唯一獲評四星級且最高星級的鄰里中心。
4.實干擔當作為,以“內外兼修”的融合思維鍛造鐵軍隊伍
一是深化大部制協同。聚焦園區標準化建設、招商選資提效、縣域重點產業鏈打造、大規模設備更新、產業賦能、人才引育留用等年度重點工作,制定“聚新提質 創優2024”行動方案,進一步推動機關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同筑。將鯉城區園區辦提格掛靠高新區管委會,整合三個部門力量調整人員設置,推動鯉城園區標準化建設工作提質提效,共同完成多次季度現場考評、拉練晾曬評比及現場觀摩活動。二是強化黨紀學習。高質量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先后開展7場次學習和交流研討,開展“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筑牢規矩‘防火墻’”等黨紀學習教育專題黨課3次,開展“堅守紀律底線 鑄牢規矩意識”黨紀學習教育專題輔導1次,組織前往初心教育學堂、鴻星爾克、家事文化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3次;召開警示教育會1次,推動警鐘長鳴于耳、廉潔常駐于心,切實增強“請進來“互學習”,全力打造出一支能力強、業務熟、服務優的干部隊伍。今年以來,已圍繞人工智能、工業設計、科技創新等主題,邀請專家或業務骨干現場授課5場次。組織工作組合業務骨干赴北京、武漢、東莞、西安、廈門、晉江等地區及先進開發區學習典型經驗做法8批次。
二、2025年工作計劃
鯉城高新區2025年度將持續聚焦高質量空間重構產業重塑,加快打造園區標準化2.0版本。接續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滾動推進連片開發示范區和拓展區連片改造建設,提質增速“四個一批”項目封頂面積進度,以規?;瘞蛹s化。持續提升招商質效,加快打造產業集聚高地,寫好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下半篇”文章。
1.加快打造優質產業集群。緊抓招商項目落地投產,突出產業鏈高質量重構,加快打造優質產業集群,提速園區標準化建設“四個一批”入庫項目入駐投產,謀劃招商投產率超過85%。企業自建項目2025年上半年全面投產投用;科創中心招商項目入駐投產超85%。一是加快投產達效。持續跟蹤服務,推動聯興發后續增資擴產項目盡快進場裝修,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多的支持;推動蜜格兒科技在2024年底全面投用;推動中通生物科技、三正科技、澳萊格電子等企業盡快啟動裝修,在2025年一季度投產投用。二是推動企業納統。目前,“四個一批”項目已有淘天(泉州優品家享家居有限公司)已經納統限上商業,接下來將重點推動后備企業中通生物、澳萊格電子、泉迅信息(科大訊飛)等在2025年實現應統盡統。三是跟進簽約落地。重點跟進淘天、中鼎檢測、海絲環保低碳研究院、北京科藝巢等項目盡快確定方案,簽約落地。四是持續跟進在談項目。進一步對接大為能源、屹樂溫控、安世九鑫、泰坦數科人工智能展銷基地等在談對接項目,探討落地可行性方案。同步接洽光電產業園、金上產業園前期在談及意向項目,儲備新一年招商項目資源。
二、提速項目建設配套升級。“滾動、接續”推進在建產業項目,同步完善相關配套,促進企業走高質量產業與高品質空間雙贏的轉型之路,推動產業社區品質升級。一是加快項目建設。堅持定期調度和專人跟蹤,及時協調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光電產業園、金上產業園、海天科創園、千噸級低溫銀漿產業園、鈞石能源產業園等項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二是爭取政策配套。加強對上溝通銜接,推動市級層面加快出臺存量工業用地提容增效實施方案,支持佰源機械、泉欣榮、百川服飾等企業在符合規劃和安全要求、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利用現有土地,提高容積率,拓展地上地下空間。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加快謀劃涉水、道路、路燈、綠化、公共交通系統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專項債項目前期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推動工業片區煥新轉型。以科創中心為試點,帶動周邊低效用地煥新升級,滾動推進連片開發示范區(2660畝)和拓展區(1640畝)建設,推動示范區節約化、集聚化、綠色化發展。一是推動工業片區更新。及時對接省冶控、華僑實業集團啟動華塑廠改造提升,帶動片區更新,同步深化片區“拆改留建拓提升”方案,持續謀劃推動奇星奇信、七星眾益等工業片區更新,采取收回、置換、轉讓等多種途徑,加快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資產”。二是推動園區綠色化轉型。為優化園區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積極申報綠色工業園區,推動綠色綜合能源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加快水環境提質增效項目及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步伐。同步探索美麗園區建設,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確保園區循環化改造質量和效益。做好環保及安全生產等領域配合工作,組織環境、消防等專題培訓及應急演練。
四、配齊產業賦能創新要素。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高水平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一是加速創新進程。落實與廈門市大學生創業與產教融合促進會產教融合戰略合作框架,共建產教融合基地,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二是完善服務配套。提升改造公共實訓基地,推進青年博士工作站建設及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建設,推進建成鯉城區人力資源產業園,加快人才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發揮“伙伴銀行”“高新產融匯”平臺作用,加強資本對接溝通,推動魯信創投、康磐投資、大數據產業基金等基金盡快落地標準化園區。三是優化產業環境。推進科創中心“黨建+”鄰里中心建設,結合“三區聯創”,探索“一三五”入園代辦機制、多方黨建聯席會議、區域化黨建互惠聯盟等做法,打造獨具區域化黨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