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街道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建設“品質名城·現代都市”發展主線,緊扣街道建設“宜居、興商、強教”美麗新浮橋發展目標,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創新實干,較好地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現匯報如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一)抓項目、促增長、優環境,推動經濟發展
1.穩指標增效益。轄區以輕紡鞋服、包袋、機械配件等行業為主,現有規上工業企業30家,限上商貿企業23家,規上服務業企業3家。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356萬元;限額以上商業零售額16401萬元;限額以上商業銷售額8038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1269萬元,同比增長15.4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9978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8.81%,同比增長61.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8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2.33%,同比增長58.41%;規上工業增加值12月同比增長20.9%,全年增長0.9%,市場規模潛力大、韌性足。
2.搭平臺促招商。組建招商引資服務工作專班,主動對接引進優質投資客商,“一把手”帶隊、黨政領導齊抓,前往深圳、長沙、長三角、廈門、福州、東南亞等地開展招商。截至目前,簽訂正式合同項目14個,總投資額150.9億元,區里認定投資額92.45億元,履約12個項目,履約率85.71%;開工10個項目,開工率71.43%;到資金額10.17億元,到資率11%。
3.優環境提服務。健全領導干部掛鉤服務企業制度,強化政企互動,推行“全速辦”“幫代辦”審批服務,點對點服務企業48家,幫助企業解決問題53個。加快培育“文旅+”產業,目前已完成鯉城萬達廣場、麗楓酒店、吳文化主題公園、皇冠廣場、飛悅智能游樂場等5個文創項目簽約。與捷尼高端酒店公寓、希爾頓花園酒店簽訂意向協議,預計投資額28.5億元。培育黃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鴻宸汽車等企業文化典型,推動企業文化與管理發展深度融合。
4.抓征遷交凈地。抽調百余名黨員干部組成征遷攻堅隊,落實“早調度、晚會商”征遷調度機制,探索實踐“1433”征遷工作法(筑牢“1”個戰斗堡壘、凝聚“4”股攻堅力量、深化“3”種工作機制、落實“3”項暖心服務)及“123”(成立“1”個工作專班、聚合“2”項精準服務、推行“3”條暖心舉措)搬遷企業服務機制,探索“123”征收2.0模式,助推項目征遷跑出“加速度”,為鯉城發展高質效騰挪產業空間,相關經驗做法獲《僑區快訊》報道,浮橋街道獲評鯉城區重點項目攻堅先進集體。
(二)惠民生、解民憂、促和諧,增進百姓福祉
1.嚴整治提品質。深化安全生產1258工作機制,組織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檢查企業291家次,整改隱患1125處。建立綜合執法工作日碰頭、周調度機制,實行重點街區、重點時段“差異化管理+錯時班次管理”,及時會商處置街面秩序問題。建立生態環保工作專班,全力配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常態化開展重點區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及黑臭水體整治,加強揚塵、飲油煙、垃圾焚燒等污染監管,整改生態環境問題376個。
2.強治理造和諧。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平臺,劃分三級網格201個,完成房屋、人員錄入更新100%。完善信訪評理工作制度,啟動專班化解工作機制,成功化解吳東偉、林國寶歷史積案,辦結各類來訪(郵)件63件。推進“三所聯調”建設,成立全區首支“兩代表一委員”巡回調解隊,創新“紅綠藍”生態環境創建機制等,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效能。
3.優作風提服務。做實做強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共建監督微信群37個,累計發布三務公開約2000條,解決群眾訴求近300件,濱江社區作為全市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現場會觀摩點,獲市委主要領導蒞臨調研并高度肯定。營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政務服務環境,今年各窗口受理各類事項6752件,辦結率100%,群眾評價滿意率100%。設立幫辦代辦員代辦服務,全方位滿足群眾特別是企業招商和“老弱病殘孕”特殊群體的辦事需求,完成“幫代辦”事項52件,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獲評市級青年文明號。
4.創特色惠居民。探索智慧養老模式,籌措70萬元升級改造坂頭社區長者食堂,經驗做法被泉州晚報、學習強國等媒體報道。按照“一街一館”原則,建成金浦紅色記憶館,提供參訪、講解、重溫入黨誓詞等服務,目前接受來訪1500多人次。整合各類資源組建80余支志愿服務隊,持續開展敬老愛老、公益講壇、移風易俗、非遺傳承、學習雷鋒等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惠及居民9000余人次。
?。ㄈ﹦摍C制、重實踐、提效能,強化自身建設
1.推進主題教育。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及時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及成立領導小組,結合“三爭”行動工作專班,出臺具體方案,細化18個重點專項,推行比拼晾曬機制,激發干事創業積極性。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落實重點工作定期調度制度,建立調度臺賬,召開調度會36場,解決具體事項78個。
2.建強陣地堡壘。堅持黨管武裝,落實上級對基層武裝部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在全區率先完成規范化建設,獲評省軍區“四星”級武裝部。優化升級濱江、延陵“黨建+”鄰里中心,推動田中、金浦“黨建+”鄰里中心高標準建設投用。創新“近鄰善治”品牌,打造皇江御景小區“四共四鄰”近鄰黨建工作法,相關做法被《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東南網》《泉州通》等報道。培育鴻宸汽車等新業態黨建典型點,助推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3.錘煉干部隊伍。圍繞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服務群眾質效等,開展年輕干部“青藍結對”工程,設定招商、文旅2條研學路線,促進年輕干部成長。抽調街道、社區年輕干部50余人次投入金鯉大道等重點項目征遷一線培養鍛煉,繁榮項目(浮橋)征收青年突擊隊獲評第十六屆“泉州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帶動黨員干部以實干擔當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完成街道“為民辦實事”項目25項,用高質量發展成果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二、2024年瞄定“345”戰略,工作有目標、穩推進
(一)爭當“三個先鋒”
一是做黨建引領先鋒。深化非公黨建典型,豐富近鄰黨建內涵,優化提升濱江、延陵、田中鄰里中心服務功能,融合紅色、僑鄉、非遺文化打造金浦“黨建+”鄰里中心,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二是做城市更新先鋒。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環境整治、沿街規范、小區長效化管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居民、志愿者、物業、社區組織等群體作用,推動城市品質持續改善。三是做基層治理先鋒。加強數智治理,持續深化“一網統管”,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常態化開展一線矛盾糾紛化解,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爭搶“四個前列”
一是經濟發展走前列。健全常態化招商工作機制,主動謀劃、深挖資源、創新方式,大力招引項目、爭取政策,推進各項經濟指標穩健增長。二是項目建設走前列。高效推動浮橋一期掃尾、水生態治理中心、濱江堤外公園、金鯉大道(西莊)片區等項目征收工作,促使預備項目盡快落地,在建項目有序推進。三是教育提質走前列。加快推進站前大道、金鯉大道等道路交通項目,推動通政小學田中校區、西隅小學坂頭校區、鯉城實小延陵校區、浮橋衛生服務中心等教育醫療配套建設落地。四是干部培育走前列。持續深化“青藍結對”工程,定期開展交流,復盤研學活動,推動年輕干部融入浮橋發展建設,為轄區高質量發展儲備強大的后勁力量。
?。ㄈ巹摗拔鍌€樣本”
一是創好新型社區治理樣本。以濱江社區為新型住宅小區管理模板,總結其“五鄰譜五線”工作法和鄰里中心服務內涵,用好用活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志愿服務力量等,形成今后新組建社區可復制推廣的社區治理樣本。二是創先回遷安置樣本。以整體拆遷的田中社區為首個試點,通過“社區+物業”的方式,提前介入安商房智慧小區建設,推廣管服一體運營模式,提升回遷安置小區智慧服務和現代化治理,為今后坂頭、仙景、岐山、新步等回遷安置社區提供治理新方式、新理念。三是優化社區振興樣本。以延陵社區探索實踐集體經濟增收模式為樣本,總結提煉優秀經驗做法和理念,推動浮橋各社區抱團發展、協作共享,走好社區振興之路。四是創造引才聚才樣本。依托總部經濟區等現代企業和商業聚集優勢,打造專業人才會客廳,建強人才服務共享陣地和人才引、聚、留高地。五是創新“三新”黨建樣本。持續深化提升鴻宸汽車等“三新”黨建典型,做實網約車黨群服務點,用好“暖新”服務陣地,引導“三新”群體融入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