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常泰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錨定區委“1345”總體思路和“活古城”“戰江南”部署要求,街道上下士氣高漲,團結一致、拼搏進取,持續掀起沖鋒沖刺、奮勇爭先的干事創業新熱潮。2023年街道被區委區政府評為“經濟工作和產業發展先進集體”。
一、從嚴從實,在管黨治黨中扛牢政治擔當
(一)有序開展主題教育。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及時傳達上級會議精神,制定下發《常泰街道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實施方案》,成立街道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抽調8名業務骨干人員組建工作專班,細化形成綜合、材料、宣傳、整改4個業務小組。組織召開工作培訓會,指導各黨支部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并依托微信公眾號、宣傳橫幅、LED宣傳標語等廣泛宣傳。二是強化理論武裝。指導各黨支部科學制定主題教育理論學習計劃,采取黨員大會、主題黨日、專題研討等,豐富理論學習形式。舉辦專題講座,邀請福州大學、泉州醫高專教授學者為街居黨員干部講解主題教育內容要點。創新打造下店社區主題教育理論廣場,設立“黨建觀影基地”戶外影院。三是強化服務群眾。深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推動“老有所養”“食有所安”民生項目,啟動華星社區“長者食堂”建設運營,完成下店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聯合總工會、衛生院打造媽媽小屋、健康小屋2處,定期開展義診義剪等志愿活動18場,引進理發店、咖啡館等生活配套商鋪5家,方便轄區群眾。以重要節日、主題黨日為契機,開展走訪慰問、環境提升等活動28場、惠及群眾800余人。
(二)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全區首創街道企業黨校,依托眾益太陽能等4家非公企業黨支部設立教學實訓基地,邀請省委黨校、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等名師授課,3年來共承辦全區智能裝備行業黨建工作等培訓班6場,受訓企業學員350人次。在轄區牽頭成立物流配送行業工會聯合會黨支部,推動新就業群體積極融入社區發展。結合轄區節能企業特點,聯合火炬電子、眾益太陽能等16家企業黨組織,在全市首創“近鄰黨建低碳聯盟”,為屬地社區提供低碳節能服務。深化社區“大黨委”制度,將轄區非公、學校、派出所等企事業單位納入共建,聘任各領域兼職委員30名。
(三)深化拓展陣地建設。打造新塘、仙塘、下店3個社區“黨建+”鄰里中心,邀請鯉城區婦女援助中心常泰工作站、派出所警務室、共享職工之家、長者食堂、“時間餐吧”志愿服務站、鄉賢茶議室、“暖新鯉”驛站等機構進駐。創新“萬里尚為鄰”近鄰黨建工作機制,開展尋找最美“鄰里之星”“鄰里達人”活動,構建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網格治理新模式。推動中國僑鄉(福建)研究中心泉州聯絡點、泉州市黨史教育基地正式落戶常泰。成功舉辦“讓世界看見中國鄉村(社區)走進常泰新塘”活動,聚焦“一老一小”群體,依托新塘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協助籌建福建省益老益小公益聯盟,募集啟動資金100萬元,探索推行“時間互換”運營模式,創新推動養老托幼服務。
二、迎難克難,在負重前行中提升發展質效
2023年,在經濟總體下行、工業企業基數調整等不利因素下,街道全體干部職工不懼挑戰、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區排名前列,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排名全區第1位、財政兩項收入總量位列全區第1、招商“三率”總分全區第1、固定資產投資排名全區第3。
(一)稅收總量排名第一。街道強化稅源征管,成立企業走訪組,黨政領導帶隊對年納稅30萬以上208家企業逐一約談走訪,了解企業生產情況、銷售情況、訂單情況和存在困難,確保盡可能多的稅源入庫,促重點企業稅收應收盡收。同時,加大企業培育扶持力度,按照“四上”企業抓增長、達標企業抓入庫、臨規企業抓培育、新建企業抓跟蹤的總體思路,持續拓增量、挖存量,全年新增規上工業9家、限上商業7家、規上服務業1家。2023年,街道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完成3.52億元、1.84億元,總量全區第一。100家企業納稅超百萬元,其中20家企業納稅超五百萬元、9家企業納稅超千萬元,七星電氣、漢威機械、立信換熱三家企業納稅超三千萬元,財政收入持續呈現良好態勢。
(二)工業增加值全區首位。街道積極優化營商環境,以紓企業發展之困、補企業所需之短為目標,健全完善黨政領導掛鉤企業制度,探索推行“大企業辦”運行體系,常態化下沉企業了解訴求,列出“問題清單”及時上報,定期召開調度會議協調解決,以最快速度推動問題“銷號”。通過“點對點”幫扶方式,推動上級各項政策利好直達快享,幫助企業協調人才扶持和企業獎勵資金300多萬元,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2023年,街道累計完成工業產值100.21億元,其中88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4.68億元、占全區4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比半年度提升1.8個百分點,高于全區1.2個百分點,排名全區第一。
(三)招商“三率”總分第一。實施“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持續發揮產業招商、鄉賢招商優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員招商網絡。樹立“每天都是招商日”工作理念,每天跟進項目招商進度,定期召開重點招商項目協調推進會,全年協調招商調度事項50余項,幫助企業解決空間、資金、審批等招商全鏈條問題30多個,加快項目履約落地。2023年共引進項目18個,履約項目15個,履約率83.33%;開工項目14個,開工率77.78%,新增稅收694萬元,為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2022年正式合同簽約項目24個已全部開工,開工率100%,三率總分排名全區第一。
(四)項目建設高質高效。拼搶項目征收進度,規劃一路、六路、十一路和光電產業園等項目征收順利收官,用時一個月內完成金上片房屋征收工作,征收面積達4萬㎡;完成華塑廠及周邊片區、奇星奇信片區、工礦汽配城及周邊片區、新塘片區等四大片區調查測量摸底等前期工作。深入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服務保障科創中心、恒勁產業園、承安產業園、鑫祥產業園、火炬電子紫華園等重要產業平臺項目順利竣工;助力生成鯉城區光電產業園及周邊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總投資額15億元;推動海天國際時尚科創園項目、金泰花園二期、千噸級低溫銀漿項目、城市公共照明一體化運營服務與制造基地項目等重點項目相繼開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過江”,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常泰校區于2023年9月份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620個;啟動常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業務用房建設項目,滿足居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推動眾益新能源保租房項目動工建設,解決人才住房困難問題。街道全年完成固投6.6億元,全區排名第三。
三、精準精細,在提標擴面中筑牢治理根基
(一)健全綜合執法體制。按照“一支隊伍管執法”要求,運用“一支隊伍、一套機制、一條示范街、一塊品牌”四個一工作法,建立健全日會商、巡查執法督巡查、“日常巡查+專項行動”、嚴管街規范化管理、執法隊伍考勤、執法文書等16項工作制度,重點覆蓋江南大街、常泰路、南環路等重要街區,打造“高速西路口-常泰北路-科創中心”嚴管先行街,塑造“工業園區+綜合執法”工作品牌。聚焦突出問題,注重靶向治理,開展廢品收購站整治、無證叉車整治、亂焚垃圾整治等專項行動5場,累計取締無證廢品收購站3家、整改無證叉車35輛、制止垃圾亂焚現象14起,集中力量解決了群眾關心的急難問題。同時健全綜合執法考核督查制度,累計立案處置13起,罰沒金額5600元。
(二)深化“一網統管”工作。將10個社區劃分為10個社區網格(一級網格)、51個單元網格(二級網格)、49個責任網格(三級網格)。配備有專職網格員65名,兼職網格員223名,實現轄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全覆蓋。加大“一網統管”人員培訓力度,提高街居兩級聯動效率,在全區人房信息錄入工作中,全面完成10568棟樓房、23980套房屋和54539名人員的信息錄入和關聯,完成率100%。充分發揮常泰商會、綜治協會等社會組織工作優勢,聘請21名鄉賢、78名黨員為網格協理員,在參與服務企業、矛盾糾紛化解、小區治理等工作中群策群力。2023年,街道、社區網格中心共接收上報事件51件,處置51件,處置率100%。
(三)推進特色點位建設。新建下店社區黨史教育基地(紅色記憶展館),選址下店社區下部路30號古厝及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樹兜舊址,完成古厝房屋修繕、展館史料收集及展板內容設計,結合下店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同步運營,組織開展黨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等,發揮“近鄰”黨建優勢打造黨史學習教育“鄰”距離,構筑聯系黨員、服務群眾的“紅色新地標”。同時,街道因地制宜選擇下店社區高科雅園小區周邊路段作為試點,打造“田洋夜景”夜市經營場所,街居協作制定方案、明確準入標準、集體約談攤販、規劃標準攤位,由下店社區居委會進行統一管理,累計進駐夜市攤位24家,促進就業創業約50人,增加社區收入約14.4萬元。
(四)筑牢安全穩定防線。及時調整街道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明確各領域各行業安全生產工作責任人及工作職責。完善城管、消防、公安、市監多部門聯合檢查機制,全年開展“三合一”場所、燃氣安全、房屋安全、群租房等排查整治行動515場,整改安全隱患763處,其中重大安全隱患32處;排查自建房6597棟,100%完成省房屋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圖斑關聯;全面完成轄區內308棟經營性自建房的掛牌工作,推動每月例行巡檢工作實現全覆蓋;住建部歸集平臺上一般安全隱患房屋錄入銷號34棟,提前完成年度計劃目標。成功抵御超強臺風“杜蘇芮”,災前及時轉移群眾189人,災后爭取上級資金200多萬元,迅速恢復水電路訊10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