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點工作及亮點成效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反復、安全生產等復雜嚴峻形勢,常泰街道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有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有力破解各種困難頑疾,持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抓實體強根基,經濟發展穩中提質。主要指標逆勢上揚。1-11月份,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5764萬元, 完成年度計劃81.76%,全區排名第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76萬元, 完成年度計劃81.3%,全區排名第5。完成限額以上商業零售額95.82億元,比增39.2%,全區排名第3;完成限額以上商業銷售額145.72億元,比增30.7%,全區排名第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183.63億元,比增13.9%,全區排名第3;完成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3900萬元,比增63.3%,全區排名第3。自主創新動能澎湃。推動25家科技型企業成為重點培育對象;田中機械、立信換熱2家企業獲得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遠東環保等16家企業獲得福建省科技小巨人稱號(全區共有23家),占全區總數的69.6%。7個技改項目納入省市重點技改項目,年度總投資4.11億元。佰源機械、田中機械列入2021年度區級上市后備企業名單,博爾特汽配成為2021年度區級場外市場掛牌后備企業名單。招商引資成效凸顯。扎實開展“招商突破年”活動,推薦泉州賜福4S店、泉州寶觀4S店、一汽紅旗4S店、好車匯、T3汽車出行、海天紡織服裝智能智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等6個項目參與市區兩級政府項目招商集中簽約活動。新引進企業385家,總注冊資本10.22億元,盤活閑置資源5.2萬平方米,冠明科技、東興線帶等16000平標準廠房已建成投產,一汽紅旗、大順北京2家4S店近6000平展廳已正式營業。項目攻堅有聲有色。組織征收小組參加鯉城繁榮片區棚戶區改造(一期、二期)項目,“5+2”、“白+黑”連續奮戰10個月,既敢于動真碰硬,較短時間內打響第一炮、勇奪開門紅,又能夠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以溫情服務和水磨工夫做通企業和群眾思想工作,按時完成35家企業廠房、12家民宅和黃龍大廈115套71戶共計22萬余平方米征收任務。安排重點項目17個,其中在建項目7個,已竣工項目3個,預備項目7個,重點加快常泰中心小學教學綜合樓項目、恒勁科博流量測量儀表生產項目動工建設,推動金泰花園、萬盛酒店等項目竣工。
(二)抓重點破難點,疫情防控態勢良好。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線,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措施,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是強排查,在源頭上落實管控。統籌街、居兩級工作人員組建工作專班,運用“大數據+小程序”排查措施,實現對轄區境外及中高風險地區等入鯉人員的精準摸排,做到第一時間掌控重點人員動態,做好信息登記和嚴格落實管控措施。今年以來已排查大數據、公安數據、交通數據等10000多條,小程序6000多條,精準管控3000多人。二是強動員,在執行上迅速全面。設立10個網格化核酸檢測工作小組,并細化成立47個疫情防控網格,通過進居入戶、微信群、社區廣播、LED屏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以細密的組織結構深入各社區開展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動員工作。今年以來,大人群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適時抽檢共54000多人;新冠疫苗接種共接種 79515人,其中第一劑次接種人數 42587 人,第二劑次接種人數36748人 ,第三劑次450人 ;60周歲以上第一劑次 3714人,完成率80.41%,率先在全區完成目標人群80%任務;第二劑次2906人,完成率62.91%。三是強保障,在鞏固上提供支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345名黨員干部共同組建16支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隊,推行“一塊防控圖、一臺航巡機、一個微信群”工作模式常態化抗戰疫情,今年累計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75場次。同時,發動德源工程、豐業集團、佰源機械、泉州機械配件行業協會等捐款捐資10萬元、防護服500套,發動樹兜、上村、錦田等社區鄉賢捐贈口罩約1萬個。
(三)抓預防除隱患,安全生產平穩有序。積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安全生產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擔負起保平安、促發展的政治責任。重大安全隱患房屋處置率先完成。通過倒排進度、存證留檔、合作改造等方式,將處置任務分解到各個社區及各個掛點社區科級干部,委托有資質的測量單位及公證單位對危房現狀進行測量、拍照錄像留檔,做到“一房一檔”,再通過先拆除整治、待規劃建設或開發利用時再給予補償的方式獲得群眾信任,街道于11月中旬在全區率先完成全部209棟重大安全隱患房屋整治工作,處置率達100%。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扎實開展。持續抓好安全生產各個環節隱患排查,有力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系數,共排查整治工貿行業安全隱患756條。按照“一企一策”原則,針對轄區9家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逐家登記造冊,精準評估風險,實施最嚴格的治理整頓。督促指導企業按照標準化提升八個方面內容,建立企業自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培植打造5家標準化標桿示范企業,形成一套可借鑒、可復制的典型經驗。消防安全整治高標推進。對轄區內所有出租廠房、出租戶、沿街商鋪、商貿企業等進行逐家、逐戶、逐間排查檢查,逐一發放《消防安全告知書》,累計發現整治“三合一”場所50家。開展自建房經營場所消防安全攻堅行動,共排查、評查自建房建筑92幢,涉及經營主體99家,關閉取締16家,發現處置一般隱患286條、重大隱患45條。
(四)抓生態提品質,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環境整治為重點,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城市治理水平、社區文明程度。專項攻堅,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推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市容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鞏固“消劣”成果,聚焦環境衛生“臟”、城市管理“亂”、基礎設施“破”等問題進行全面大排查、大起底,全年累計開展12場次,投入資金400多萬元,整治督查問題點575處,扎實推進河道、管網等一批整治提升項目,確保轄區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示范引領,提升低碳發展水平。積極開展低碳社區試點建設,引導居民培養綠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新塘、下店社區順利接受區級低碳社區建設驗收。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深入推進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工廠建設,眾益太陽能公司獲評省級綠色工廠。深度宣傳,倡揚文明生活新風。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廣招志愿者參與文明宣傳,每周二、周四晚入戶走訪居民發放宣傳單、倡議書累計超1萬份。更新增設創城主題宣傳欄32個、公益廣告150個,推送微信公眾號文章18篇,營造人人知曉、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五)抓民生增實惠,幸福指數持續攀升。對標找差,為民辦實事。對接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投資120萬元建設下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新建下店、路邊、錦田3處社區“少年之家”活動中心,改建仙塘、華星、上村、樹兜、五星、新塘等6個標準化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所。抓好上村、仙塘2個社區振興示范點,重點改造升級3500平方米道路、1處花卉產銷觀賞園,仙塘社區作為全區人居環境整治典型接受檢查。對癥下藥,為民解憂慮。聚焦山洪內澇、出行繞路等老大難問題,籌集資金近200萬元,完成上村社區排洪溝改造,新宅、石龜頭黑臭蓄水池周邊環境整治等項目;合計社區道路改造近1000米、臭水溝整治1800平方米,有效打通群眾出行“最后100米”。對景掛畫,為民謀福利。多方籌集經費,將樹兜、仙塘、錦田、下店等社區的5處荒地改造成具有閩南風格的口袋公園,公園面積達600平方米;錦田社區挖掘社區閩南童謠文化底蘊,建設家風俗語童謠主題公園;錦田、上村社區部分荒地建設成為法治公園。
(六)抓基層強隊伍,社區換屆圓滿成功。12月初全面完成社區“兩委”換屆工作,10個社區共選出新一屆“兩委”班子成員73名,其中社區黨組織委員42名,社區居委成員50名,“兩委”交叉任職19名,順利實現“四個100%”:一次性成功率100%,“一肩挑”比例100%,“兩委”中至少有一名35周歲以下成員的社區比例100%,“兩委”中有一名以上女性成員的社區比例100%。班子結構大幅優化。本次換屆選出的新一屆社區“兩委”班子學歷高、年齡低、結構優,整體有活力、有實力、有潛力,為推進社區振興、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團隊面貌大為改觀。換屆以后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精神面貌、工作積極性都得到較大改觀,全街道團結一致,率先在全區完成重大安全隱患房屋處置和60周歲以上人群80%接種率等多項中心任務。新一屆社區“兩委”班子圍繞“社區振興,社區發展”主題,研究制定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管理辦法和工作措施,用活社區資源優勢,盤活閑置資源,積極謀劃未來發展。
二、特色做法及有益經驗
(一)專班全鏈條服務,幫扶企業紓難解困。建立街道黨政班子成員掛鉤幫扶重點企業服務機制,對規上企業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落實金融服務助企活動等各級惠企政策16項,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運營困難問題近130個。建立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企業庫,組織30家中小企業參加科技局組織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輔導培育班。
(二)發起“近鄰黨建聯盟”,創新黨建新模式。常泰街道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倡議成立“近鄰黨建聯盟”,把經常聯系或有工作業務往來的32個單位黨組織進行共建聯建,打破區域限制和行政隸屬,營造新型的遠親近鄰關系,匯聚黨建合力,聚焦民生,引導共建單位參與基層治理,構建為民服務新格局。
(三)變廢為景,建設“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廣場。常泰街道結合“品質名城·文明新風”行動,摸排社區連片衛生死角,籌集資金改造成整潔便利的口袋公園,并因地制宜增設黨史長廊、宣講臺和紅色電影播放點等設施,建成“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廣場。變廢為景,一減一增,既提升了環境,也為群眾增加了一處休閑和學習的好去處。
三、環境形勢及問題不足
(一)產業轉型亟需加快。當前街道企業以工程機械、輕紡鞋服等傳統產業為主,需要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步伐。部分企業因供地、環保、廠房等眾多因素限制,面臨整體外遷壓力。三產比重不高,需加快引進現代化服務企業。
(二)城建水平仍需提升。街道城市化水平不高,大部分社區處于城鄉結合部的狀態,部分已征地塊還未引進開發項目。城市功能不強,缺少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城市品位不高,沒有大型酒店、民宿等服務載體。
(三)社區發展水平不高。大部分社區居財收入薄弱,年收入100萬以上收入的社區只有1個,導致社區一些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年久失修。社區對發展集體經濟思路不清晰,主動性較差,創新意識不強,開發轄區優質文旅資源、產業資源舉措較少。
四、目標任務、工作思路和具體安排
下一步,常泰街道將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品質名城?現代都市”部署要求,力爭實現產業升級出成效、城建水平有提高、民生事業上臺階三個目標,并從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兩個維度發力,著力實施三大工程,打造“三個常泰”。
(一)實施產業賦能工程,打造實力常泰
1.做強先進制造業。實施總投資4.2億元的奇信機械新建廠房等6個重點項目,重點培育七星電氣等39家高新技術企業和佰源機械、田中機械2家上市后備企業。力爭2022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30億元、增長15%;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70%。
2.做優汽車銷售業。引進和培育好一汽紅旗、凱迪拉克等高端汽車銷售品牌,加快提升南環路汽車走廊品牌影響力,打造全市重要汽車貿易街市。預計2022年將新增銷售額10億元,新增稅收約1000萬元。
3.做大電商貿易業。加快建設海天科技、行中行等5家重點數字經濟平臺,打造綜合型綠色數字經濟智慧園區, 以數字經濟賦能傳統優勢產業,驅動常泰經濟高質量發展。力爭2022年新增電商銷售額15億元、增長10%。
(二)實施品質躍升工程,打造品質常泰
1.打造生態宜居地。大力推進片區更新升級,重點實施金泰花園、萬盛酒店等6個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城區品質。
2.打造核心商貿區。利用恒通大廈、新盛大樓等閑置樓宇打造創客載體,加快實施工礦汽配城二期、盛世城品商場、星河亞朵酒店等3個總投資5.7億元的商貿服務業項目,實現新增稅收1000萬元。
3.打造旅游熱選地。串聯樹兜、五星社區古民居群,規劃一批布局合理、產業關聯度大的文化旅游項目,建成集生態觀光、民俗文化、戶外拓展、健康養生等為一體的紫帽山旅游度假區。近期要串聯44個旅游小品,加快斗南陳氏華僑家族民居群招商,盤活“斗南99間洋樓”特色古民居,打造“懷舊、復古、鄉愁、歸根”體驗游。
(三)實施民生幸福工程,打造和諧常泰
1.補齊民生事業短板。加快發展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抓緊建設金泰學園、常泰中心小學等項目,扶持做強明新僑中百年老校,實現轄區內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弱有眾扶、老有所依。
2.壯大社區集體經濟。依托僑鄉文化資源,探索打造中外結合、僑鄉風情的文化社區;依托區域科教文衛資源,打造全民友好、舒暢宜居的城鎮社區;依托機械制造、汽車銷售等產業配套,打造集約高效、活力共享的產業社區;依托紫帽山等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稟賦,打造青山綠水、美景彌望的生態社區。
3.構建安全和諧家園。擴大“近鄰黨建聯盟”影響力,繼續發揮聯盟黨支部為民辦事、為民解愁的服務宗旨,打造新型黨建鄰里關系,構建為民服務新格局。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加快改造完善下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仙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小區等活動平臺。建設社區民情疏解驛站,以點帶面激活“一江春水”,提升基層矛盾化解水平。
總之,常泰街道將和區委、區政府同心同向,努力在做強產業、做精城區、做優民生中闖新路、破險阻、爭先進,以扎扎實實的工作舉措和實際成效展現實力擔當、貢獻常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