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新村陳守仁別墅
來源:區僑聯 時間:2025-01-13 11:20 瀏覽量:1

  愛國路華僑新村1排9號,是著名僑領、慈善家陳守仁的房子。20世紀80年代,陳守仁回泉州時買下這棟別墅,此后每次回泉州他都住在這里。

  1930年,陳守仁出生于泉州鯉城區浮橋鎮王宮村,也就是現在的鯉城區江南街道王宮社區。祖父和父親年輕時就在菲律賓謀生,種田持家的重擔落在母親身上。陳守仁身為長子,10歲出頭就邊讀書邊幫母親干活。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家里的僑匯中斷,家中失去主要經濟來源,陳守仁在母親的支持下繼續讀書,以第一名成績考上晉江縣中(也就是現在的泉州一中),1948年跟隨父親遷居菲律賓謀生。

1948年1月,陳守仁赴菲前于鯉城留影(陳如榕 供圖)

  因為幼年的成長環境,母親的品德對陳守仁影響很大。陳守仁的母親有著閩南女子吃苦耐勞、善良儉樸的傳統美德,教他做人誠信勤奮,事業有成之后一定要幫助更多人。陳守仁18歲下南洋,憑借非凡的商業頭腦,1965年35歲時在香港創立聯泰船務貿易公司。如今,聯泰集團已擴展為一家經營業務多元化的跨國企業,事業版圖遍及中國、東南亞、日本、美國及西太平洋島等國家及地區。

陳守仁不同時期的照片(陳如榕 供圖)

  1984年,陳守仁回家鄉泉州投資設廠,先后投資合作成立了泉州聯泰制衣廠等,為香港單源加工,并協助集團培訓技術人員。1985年,陳守仁抓住了塞班島的發展時機,從中國香港等地輸入所需設備和原料,又從中國內地和菲律賓聘請大批勞工,籌建島上第一家制衣廠,之后逐步將經營范圍擴大到建筑、保險、運輸、餐飲、娛樂等領域,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被譽為“塞班王”。

  事業成功后,陳守仁始終牢記母親的教誨,多年來對故鄉的慈善福利、文教事業不遺余力。從清源山到威遠樓,從華僑大學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在泉州許多名勝古跡和醫療教育機構里,都可以看到陳守仁捐建的項目,他對泉州可謂故土情深。

  陳守仁還倡導祖孫成立了“陳守仁家族福利基金會”,成立30余年來,基金會用于興學、助殘、辦醫、扶孤等慈善活動的款項已有上億元,涉及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等領域。他先后榮獲香港銀紫荊星章、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八閩慈善獎”,當選“2015中國慈善榜之十大慈善家”。

  華僑新村1排9號別墅自20世紀80年代購買后,有過兩次較大的裝修,但整體格局依舊保留。當年華僑新村在建造時,根據訂戶的需要、財力進行“私人訂制”,各幢樓屋雖然各具特色,但都有著濃郁的閩南建筑元素,就如1排9號別墅,總體為西式風格,但細節上又有煙炙磚、紅色坡屋頂等,中西合璧卻和諧美觀。

別墅正面全景

別墅煙炙磚

別墅紅色坡屋頂

  別墅內,一層大廳兩側的房間曾經是陳守仁辦公的地方,后面有會客廳和餐廳,東側是廚房,廚房內有一口水井,彼時方便日常使用,井盤較高,可以保證安全。二樓曾是陳守仁的臥室和客房,空間不算大,但顯得整潔溫馨,可以看出這位著名企業家生活中簡樸的一面。

①別墅一層大廳?、趧e墅餐廳?、蹌e墅廚房?、軇e墅廚房內水井

陳氏家訓

  “忠誠處世,勤儉持家;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修身立志,自勉自強;同心合力,共創基業;服務社會,顯祖榮宗;謹守箴言,莫怠莫忘?!睙o論在什么地方,這則家訓始終伴隨著陳守仁家族,這或許就是陳老先生能夠憑借泉州人愛拼敢贏的那股勁,在海外站穩腳跟,并再漂洋過海回鄉反哺,致力于祖國與家鄉教育慈善事業的精神紐帶。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