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轄區,古屬閩越;秦末至兩晉時期,中原板蕩,漢人南遷,與閩越人共同開發,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唐久視元年(700年),武榮州治遷徙今域;景云二年(711年)改稱泉州,今域屬泉州南安縣;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縣治設今域。自此,1300余年,鯉城一直是歷代晉江流域乃至更大地域范圍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50年11月,政務院批準,以晉江縣城區和城郊8個鄉設立泉州市(縣級),隸屬晉江區專員公署。1951年1月,市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9月,劃入南安豐州區的招聯、招賢、招集、錦田、華星、延陵、金浦及晉江縣的東星、臨海兩鄉和石霞鄉部分自然村,與市郊的鄉合并,分別成立北峰鄉、東海鄉、江南鄉;同年10月三鄉分別改為北峰、東海、江南人民公社。1971年1月晉江縣北部的羅溪、馬甲、河市三個公社及雙陽華僑農場劃歸泉州市管轄。1980年1月為晉江地區行政公署駐地。1984年7月取消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全市轄臨江、海濱、鯉中、開元、華大5個街道辦事處,浮橋1個鎮,東海、城東、北峰、羅溪、馬甲、河市、江南7個鄉,清源、雙陽2個農場。1985年5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晉江地區行政公署,設立泉州市(地級),實行市帶縣(區)的體制;原泉州市所轄區域改設鯉城區。1997年6月,原鯉城區行政區劃調整為鯉城、豐澤、洛江3個市轄區,今域延稱鯉城區,2022年轄開元、鯉中、海濱、臨江、江南、浮橋、金龍、常泰8個街道和泉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南園),81個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