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轄區】筍浯社區地處晉江中下游北岸、泉州市區西南部,隸屬于泉州市鯉城區海濱街道辦事處。東臨筍浯溪,西臨晉江中下游河道,南至順濟大橋土地后,北與烏墩白水營交界。轄區總面積約1.34平方公里,共有39個居民小組,戶籍人口5517人,常住戶2383戶,常住人口8417人。
【辦公場所】社區辦公場所位于鯉城區浯江路1號。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占地面積1086.88平方米,建筑面積1970.96平方米,來源于原筍浯村集體資產。
【社區班子】書記、主任:鄭福春 聯系電話:22377961
社區共有工作人員15名,其中兩委成員7名(社區黨委委員7名,社區居委會成員7名,交叉任職7名,女性2名,大專以上學歷6名,35周歲以下0名);社區黨組織現有黨員1461名,其中社區在職黨員15名。
【社區風貌】聚焦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借勢破局”的魄力保持戰略定力,用“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的心態、“行穩致遠”的節奏在前進中積蓄能量、破解問題,應對危機、開創新局。一是推動黨建強基提質。實施“固本強基提質”行動,著力激活力創品牌提質量,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水平。二是提升創業“造血”激情。聚力推動集體經濟提質擴量增效,持續集聚發展動能,力促發展勢頭“強勁向好”。 三是夯實平安穩定根基。以“主動創穩”為主線,推進“一核三心四聯五治”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實踐,切實筑牢壓實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硬底盤”。
【轄區單位】社區駐有鯉城實驗小學(筍浯校區)、鯉城區古城消防救援站、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泉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福建省農資集團泉州公司、泉州市濱江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等等企事業單位。
【社區經濟】社區集體資產以筍浯社區辦公大樓、筍浯工業小區、原筍浯小學、筍江商貿大廈和新華橋頭舊大隊部、宮后路膳廳、臨彰舊竹編廠等多處舊廠房為主體構成。社區經濟收入以集體資產租金收入為主,年經濟收入約330萬元。
【歷史人文】筍浯社區系原筍浯村委會于2002年5月改制而來,由菜洲、金山、美厝等自然村組成。筍浯村,原名“蔡公洲”,是位于泉州市鯉城區的一個村莊。其名稱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當時有一個蔡姓官員因不滿于官場環境而辭官退隱于此地,因普通話中“蔡”與“菜”同音,故稱“菜公洲”,簡稱“菜洲”。
【建筑景觀】泉州北濱江公園“五區十園”文化展示區筍浯園、石筍園、筍江園,圍繞“生態自然,文化展示”的理念設計,打造生態濱水景觀,是市民休閑健身的濱水綠廊和城市濱江亮麗風景線。
【社區黨建】突出黨建引領,深化固本強基,為社區治理服務蓄力賦能。一是筑牢戰斗堡壘。持續鍛造堅強班子,全力穩固黨員、居民代表、老協等先鋒群體“紅色動力”“硬核支撐”。二是推動服務提優。積極探索“黨建+”治理模式,傾力打造“浯服臨門”品牌矩陣,進一步推動“黨建+”鄰里中心品質能效升級。三是打造引領驅動。推進協商式治理實踐。以“黨建引領、多元協商”為核心,推動民主協商落地落實,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厚植文明鄉風。大力實施鄉風善治工程,以正能量文化為“風向標”,弘揚傳統文化“精氣神”,引導居民群眾崇德向善,推動移風易俗“深扎根”,讓鄉風文明“筑基固魂”。辦好民生實事。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獲得榮譽】近年來,先后獲得省級“科普示范社區”、省鄉鎮(街道)“五星級”社會工作服務站、市“四星級”“黨建+”鄰里中心、市“四星級”“黨建+”鄰里中心垃圾分類星級社區、市“五星級”衛生健康服務點、區“五個好”社區黨組織、區“疫情防控先進基層黨組織”、區“文明社區”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