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qz01101-1100-2024-00007
    • 備注/文號:泉鯉政辦〔2024〕12號
    • 發布機構: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4-07
    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泉州市鯉城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來源: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時間:2024-04-22 15:33

    各街道辦事處,區直各部門,市屬駐區各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區食安辦制定的《泉州市鯉城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7日   

     ?。ù思鲃庸_)

     

    泉州市鯉城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目  錄

      1 總則...............................................................................................................5

        1.1  編制目的....................................................................................................5

        1.2  編制依據....................................................................................................5

        1.3  適用范圍....................................................................................................5

        1.4  事件分級....................................................................................................5

        1.5  工作原則....................................................................................................6

      2 組織指揮體系.......................................................................................................7

        2.1  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7

        2.2  應急處置指揮部設置..........................................................................................7

        2.3  應急處置指揮部各工作組設置及職責............................................................................8

        2.4  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設置....................................................................................10

        2.5  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職責....................................................................................11

        2.6  應急處置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11

        2.7   應急處置專業技術機構......................................................................................14

        2.8  專家咨詢委員會..............................................................................................14

      3 監測預警...........................................................................................................14

        3.1  監測........................................................................................................14

        3.2  預警........................................................................................................15

        3.2.1  預警分級..................................................................................................15

        3.2.2  預警信息發布..............................................................................................16

        3.2.3  預警行動..................................................................................................16

        3.2.4  預警解除..................................................................................................17

      4 信息報告與通報.....................................................................................................17

        4.1   報告主體和時限............................................................................................17

        4.2   報告內容..................................................................................................19

        4.3   事件評估..................................................................................................19

      5 應急響應...........................................................................................................20

        5.1   響應分級..................................................................................................20

        5.2   響應措施..................................................................................................21

        5.2.1 醫學救援....................................................................................................21

        5.2.2 現場處置....................................................................................................22

        5.2.3 流行病學調查................................................................................................22

        5.2.4 應急檢驗檢測................................................................................................22

        5.2.5 事件調查....................................................................................................22

        5.2.6 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23

        5.2.7 維護社會穩定................................................................................................23

        5.2.8 國際通報和援助..............................................................................................24

        5.3   響應級別調整及終止........................................................................................24

        5.3.1 響應級別調整及終止條件......................................................................................24

        5.3.2 響應級別調整及終止程序......................................................................................25

      6 后期工作...........................................................................................................25

        6.1 善后處置......................................................................................................25

        6.2 責任追究.......................................................................................................26

        6.3 總結評估.......................................................................................................26

      7 應急保障............................................................................................................27

        7.1 隊伍保障......................................................................................................27

        7.2 信息保障......................................................................................................27

        7.3 醫療保障......................................................................................................27

        7.4 技術保障......................................................................................................27

        7.5 物資與經費保障................................................................................................28

        7.6 社會動員保障..................................................................................................28

        7.7 宣教培訓......................................................................................................28

      8 附則...............................................................................................................28

        8.1 預案管理......................................................................................................28

        8.2 名詞術語......................................................................................................29

        8.3 預案解釋......................................................................................................29

        8.4 預案實施......................................................................................................29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運行機制,強化應急準備,有效預防、積極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高效組織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市場監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省市場監管局印發的《福建省突發事件應對辦法》、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泉州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鯉城區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主要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突發事件,以及食品安全輿情事件。食源性疾病中涉及傳染病疫情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4 事件分級

      根據《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分級標準,按照事件嚴重程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級別(Ⅰ級)、重大級別(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1.4.1 特別重大級別食品安全事故(Ⅰ級):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對2個以上省份造成嚴重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超出事發地省人民政府處置能力水平的;發生跨境(香港、澳門、臺灣)、跨國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國務院認為需要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處置的。

      1.4.2 重大級別食品安全事故(Ⅱ級):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省內2個以上設區市級行政區域的;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省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重大級別食品安全事故。

      1.4.3 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事故影響范圍涉及市內2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給公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市政府認定的其他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1.4.4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事故影響范圍涉及縣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鄉鎮,給公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造成傷害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縣級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5 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預防為主、依法處置、統一領導、共同參與、分級負責、基層首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各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按照食品安全“五主”(黨政主抓、部門主管、企業主體、主官主責、人人主人)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 組織指揮體系

      2.1 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

      區市場監管局為區級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負責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處置工作,通過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直報系統報送相關信息;組織編制和修訂區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組織建立和管理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專家庫、專業技術機構;指導各街道處置食品安全事件;研判食品安全事件級別,視情報區人民政府啟動一般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或提請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啟動較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

      2.2 應急處置指揮部設置

      區人民政府成立應急處置指揮部,統一領導全區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區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任應急處置指揮部總指揮,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區食安辦主任(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區衛健局局長任副總指揮。

      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由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指定,成員主要包括區紀委監委、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區政府新聞辦)、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工信局、鯉城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農水局、區商務局、區文旅局、區衛健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城管局、鯉城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和單位。當事件涉及國外、港澳臺時,增加區委臺港澳辦、區政府辦(外事辦)等部門為成員單位。

      2.3 應急處置指揮部各工作組設置及職責

      根據事件處置需要,區應急處置指揮部可下設綜合協調組、事件調查組、危害控制組、醫療救治組、檢測評估組、社會穩定組、新聞宣傳組、專家組等若干工作組,分別開展相關工作。各工作組在區應急處置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工作,并隨時向區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工作開展情況。

     ?。?)綜合協調組:由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區衛健局、區農水局、區發改局等參加。

      主要職責:組織協調各工作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協調解決應急處置中的重大問題。

      (2)事件調查組:由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區紀委監委、區衛健局、鯉城公安分局、區農水局等參加。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只涉及1個部門監管職責時,由事件發生環節的具體監管職能部門牽頭,區市場監管局參加。

      主要職責:負責調查事件發生原因,評估事件影響;對涉嫌犯罪的,由鯉城公安分局立案偵查。根據實際需要,事件調查組可以設置在事件發生地或派出部分人員赴現場開展事件調查。

      (3)危害控制組:由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區衛健局、鯉城公安分局、區農水局、區工信局等參加。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只涉及1個部門監管職責時,由事件發生環節的具體監管職能部門牽頭,區市場監管局參加。

      主要職責:召回、下架、封存有關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嚴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擴大。

     ?。?)醫療救治組:由區衛健局牽頭,區市場監管局等參加。

      主要職責:制定最佳救治方案,對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醫療救治。

     ?。?)檢測評估組:由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區衛健局、區農水局、區發改局等參加。

      主要職責:組織實施相關應急檢驗檢測,綜合分析各方檢測數據,查找事件原因和評估事件發展趨勢,分析評估事件后果,為制定應急處置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參考,檢測評估結果及時報告區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

     ?。?)社會穩定組:由鯉城公安分局牽頭,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區政府新聞辦)、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商務局、區民政局等參加。

      主要職責: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趁機作亂等違法犯罪行為,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

      (7)新聞宣傳組:由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區政府新聞辦)牽頭,區市場監管局、鯉城公安分局、區衛健局等參加。

      主要職責:組織事件處置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8)專家組:區市場監管局牽頭成立由有關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

      主要職責:為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和解除以及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決策建議。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區人民政府應根據事件級別成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在上級應急處置指揮部或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本級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和指揮轄區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區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機構運作模式參照國家、省級、市級層面設置。

      2.4 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設置

      區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成立后,辦公室工作立即啟動,作為應急處置指揮部的辦事機構。當一般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涉及2個及以上部門監管職責時,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市場監管局,由區市場監管局分管領導擔任主任,副主任由區衛健局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環節的監管部門有關領導擔任;當一般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只涉及1個部門監管職責時,經區食安辦同意,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對應部門,由其分管領導擔任主任,區市場監管局、區衛健局分管領導擔任副主任。

      2.5 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貫徹落實應急處置指揮部的各項部署,建立會商、發文、信息發布和督查等制度,確保應急處置指揮部正常運轉;

     ?。?)匯總事件報告情況,向應急處置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報告、通報,并根據應急處置指揮部的指示上報區人民政府、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市市場監管局;

     ?。?)負責各類媒體的協調溝通及信息發布工作;

     ?。?)督促檢查相關街道和部門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控制事故,防止事態蔓延擴大;

     ?。?)研究協調解決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具體問題;

     ?。?)完成應急處置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2.6 應急處置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職責

      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如下:

     ?。?)區市場監管局(區食安辦):負責督促和協調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組織查處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組織對外發布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及處理信息。

     ?。?)區紀委監委: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及應急處置工作中涉嫌違紀或職務違法、職務犯罪問題開展審查調查,或啟動問責調查,進一步核查認定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及相關職能部門、相關單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及應急處置工作中涉及的黨員、干部及監察對象的責任,提出處理處置、問責意見并按規定報批后落實;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關單位及人員依規依法履行職責、秉公用權情況進行監督;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及應急處置工作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向有關黨組織、單位提出紀律檢查建議或監察建議,督促完善制度,提高治理水平。

     ?。?)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區政府新聞辦):負責指導事件相關部門、單位制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方案,指導事件調查處置相關部門、單位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指導組織做好宣傳報道、輿論引導和輿情管控工作。

      開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相關網絡輿情巡查監測和報告,通報涉事部門和屬地街道做好應對處置。協調做好不良有害信息處置,提請管控煽動性、行動性信息。

      (4)區衛健局:負責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流行病學調查,提出流行病學調查結論;協助進行現場衛生處置;組織醫療機構開展醫療救治。協助對醫療機構食堂造成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5)區教育局:負責學校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安全的日常管理,協助對學校食堂、學生在校集體用餐造成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6)鯉城公安分局:負責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涉嫌犯罪行為的偵查工作。

     ?。?)區民政局:負責受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影響需安置群眾的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協助對養老機構食堂造成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區財政局:負責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所需資金的保障及管理。

     ?。?)區農水局:協助開展農村供水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配合鯉城生態環境局對水源供水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負責種植業、畜牧業產品生產環節、生豬屠宰環節、水產品養殖環節一般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10)區城管局:協助開展城市飲用水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及因城市供水企業生產輸送自來水問題造成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11)區住建局:協助對受監房建和市政工程項目食堂造成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12)鯉城生態環境局:負責因環境污染導致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并造成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13)區商務局:負責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所需重要生活必需品(肉、蛋、菜)的應急調配;配合流通、餐飲服務及酒類流通環節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

     ?。?4)區文旅局:協助涉及旅游團隊的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5)區發改局:負責糧食收購、儲存環節和政策性用糧購銷活動中發生的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查處工作。

      其他有關單位在職責范圍內,根據區應急處置指揮部的要求,對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給予配合。

      2.7   應急處置專業技術機構

      醫療、疾病預防控制以及各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相關技術機構作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專業技術機構,應當在衛健部門等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組織領導下開展應急處置相關工作。

      2.8 專家咨詢委員會

      由區市場監管局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從專家委員會中確定相關專業專家,組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專家組,具體職責是:

     ?。?)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提出建議;

     ?。?)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3 監測預警

      3.1 監測

      區市場監管局、區衛健局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日常食品安全監督抽驗、風險監測等工作,加強對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微信、手機應用程序(APP)客戶端等媒體上有關食品安全輿情熱點信息的跟蹤監測,對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風險信息加強收集、分析和研判,必要時向相關部門和地區通報。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健全風險防控措施。當出現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情況時,要立即報告當地市場監管部門。

      3.2 預警

      3.2.1 預警分級

      對可以預警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按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緊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預警,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分級通過綜合考慮“嚴重程度”和“發生概率”進行研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預警,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嚴重程度:“特別嚴重”是指直接導致死亡,或導致大面積嚴重中毒和疾??;“嚴重”是指可致重度或大面積傷害,引發嚴重疾??;“較重”是指導致輕度傷害,引發身體不適;“一般”是指無顯性傷害,但長期使用可危害健康。評估嚴重程度時,一般同時考慮緊急程度因素。

      發生概率:“幾乎肯定”是指預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發生;“非??赡堋笔侵冈诖蠖鄶登闆r下很可能會發生;“有可能”是指在某些時候應該會發生;“不太可能”是指在某些時候可能會發生。

      3.2.2 預警信息發布

      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局、區農水局、區衛健局等有關部門根據監測信息和風險評估結果,針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食品安全問題,通報相關部門和可能波及的地區做好預警預防工作,并按程序發布。相關監管部門研判可能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應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單位,并按各自渠道報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

      預警信息發布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政府有關規定權限執行,報政府批準后方能發布。一級(紅色)、二級(橙色)預警信息由國務院或省政府批準;三級(黃色)預警信息由市政府批準后發布;四級(藍色)預警信息由區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部門和單位發布。

      3.2.3 預警行動

      研判可能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各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食品安全信息和熱點敏感食品安全輿情的收集、核查、匯總和分析研判,及時組織開展跟蹤監測工作,預估事件發展趨勢、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經分析評估與調查核實,符合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分級響應標準的,按本預案處置。

     ?。?)防范措施。迅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事件進一步蔓延擴散。利用各種渠道增加宣傳頻次,加強對食品安全應急科普方面的宣傳,告知公眾停止食用或者使用不安全食品。

     ?。?)應急準備。通知應急隊伍和負有相關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調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所需物資、裝備和設備,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輿論引導。及時準確發布事態最新情況,組織專家解讀,并對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加強相關輿情跟蹤監測,主動回應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及時澄清謠言傳言。

      3.2.4 預警解除

      發布預警的單位應當根據事態發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等情況,適時調整預警級別或者宣布解除預警。當研判可能引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因素已經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應當適時終止相關預警行動。

      4 信息報告與通報

      4.1 報告主體和時限

      區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建立實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制度,明確報告的主體、程序及內容,強化首報、續報、終報責任意識。加強信息報告系統建設,提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時效性、準確性,增強信息通報、共享。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隱瞞、謊報、緩報,不得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

      4.1.1 食品生產經營者發現其生產經營的食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眾健康損害的,應當盡快并在事發后15分鐘內向區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報告。

      4.1.2 發生可能與食品有關的急性群體性健康損害的單位,應當盡快并在事發后15分鐘內向區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報告。

      4.1.3 醫療衛生機構發現其接收的病人屬于群體性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應當盡快向區市場監管局、區衛健局報告。區衛健局認為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應當及時通報區市場監管局。

      4.1.4 食品安全相關技術機構、有關社會團體及個人發現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相關情況,應當及時向區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報告或舉報。

      4.1.5 有關監管部門獲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或接到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告或舉報,應當立即通報區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食安辦和其他有關部門;經初步核實后應繼續收集相關信息,及時將有關情況持續向上述各部門通報。

      4.1.6 衛健部門在調查處理傳染病或者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現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信息,應當及時通報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

      4.1.7 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應當及時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相關信息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報告。

      區人民政府和區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應當按照相關要求和各自的渠道,并根據《中共泉州市委辦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緊急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泉委辦〔2023〕62號)要求,將獲知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市人民政府和市級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

      4.1.8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應逐級上報,但對于經研判認為重大、敏感的信息,可越級向上報告,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市人民政府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報告。

      4.2 報告內容

      食品生產經營者、醫療機構、技術機構和社會團體、個人報告疑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時,應當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和當前狀況、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對報告內容不全或需要核實的,要及時向報告的單位或事件發生地相關部門核實。

      有關監管部門初報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應包括信息來源、事件發生時間、地點、當前狀況、危害程度、先期處置、發展趨勢等信息;根據事件應對情況可進行多次續報,內容主要包括事件進展、發展趨勢、后續應對措施、調查詳情、原因分析等信息;終報應包括事件概況、調查處理過程、事件性質、事件責任認定、追溯或處置結果、整改措施和效果評價等。

      4.3 事件評估

      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應會同衛健等部門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評估,核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級別、確定應采取的措施。評估內容應當包括:

     ?。?)涉事產品可能導致的健康損害及所涉及的范圍,是否已造成健康損害后果及嚴重程度;

     ?。?)事件的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事件發展蔓延趨勢等。

      有關部門應當按有關規定及時向本級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提供相關信息和資料,由食品安全事件日常管理機構統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評估。經初步評估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且需要啟動應急響應的,市場監管部門應向本級人民政府及上級市場監管部門報告,相關部門向各自的上級部門報告。

      5 應急響應

      5.1 響應分級

      根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分級情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響應。核定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經國務院批準并宣布啟動Ⅰ級響應;核定為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宣布啟動Ⅱ級響應;核定為較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宣布啟動Ⅲ級響應后,市應急處置指揮部立即成立運行,組織開展應急處置;核定為一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由事件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啟動Ⅳ級響應,成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機構進行處置。在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組指導、協助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時,區人民政府及各街道、各部門積極配合并認真貫徹落實。

      未達到本預案Ⅳ級響應標準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由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采取必要措施,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控制事態,防止蔓延升級。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達到本預案Ⅳ級響應標準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區人民政府應立即啟動預案進行應急處置。事件等級如超出區人民政府處置范圍的應立即報市人民政府,由市人民政府啟動相應預案,并接手組織指揮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區人民政府予以主動配合。

      食源性疾病中涉及傳染病疫情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開展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

      5.2 響應措施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根據事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各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單位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做好先期處置工作,組織采取以下相關措施:

      5.2.1 醫學救援

      迅速組織當地醫療資源和力量,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根據需要及時、安全地將重癥患者轉運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救治。視情增派醫療衛生專家和衛生應急隊伍,調配急需醫藥物資,支持事發地醫學救援工作。提出保護公眾健康的措施建議,做好傷病員的心理援助。

      5.2.2 現場處置

      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封存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關產品;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責令生產經營者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召回或者停止經營;對被污染的食品相關產品,責令生產經營者進行清洗消毒;必要時應當標明危害范圍,防止危害擴大或證據滅失等。依法封存涉事相關場所以及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待現場調查結束后,責令徹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場所以及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消除污染。

      5.2.3 流行病學調查

      及時組織開展對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對與事件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在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后,5個工作日內向本級市場監督管理、衛健部門提交符合相關要求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5.2.4 應急檢驗檢測

      應急處置專業技術支撐機構應當對引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相關檢品及時進行應急檢驗檢測,專家組對檢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提交科學的檢驗檢測報告,為制定事件調查和應急處置方案等提供技術支撐;檢驗后確認沒有安全問題的應當予以解封。

      5.2.5 事件調查

      按照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開展事件調查工作。事件調查應當準確查清事件性質和原因,分析評估事件風險和發展趨勢,認定事件責任,研究提出應急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見建議,并提交調查報告。對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及時介入,開展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偵破工作。

      5.2.6 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

      事件信息發布由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或其辦公室統一組織,通過政府授權發布、發新聞稿、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組織專家解讀等方式,借助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運用微信、手機應用程序(APP)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向社會持續動態發布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信息發布內容應當包括事件概況、嚴重程度、影響范圍、應對措施、需要公眾配合采取的措施、公眾防范常識和事件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等。評估為紅色和橙色輿情信息(突發應急事件)的,分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省市場監管局確定發布時間和要求;評估為黃色輿情信息(突發應急事件)的,應在發現后24小時內發布首次信息,需要部門協商或專家論證的,應在48小時內發布首次信息,迅速回應社會關切,有關具體處置情況可根據工作進展動態發布;評估為藍色輿情信息(突發應急事件)的,發布時間由區人民政府確定,并向市市場監管局報備。

      5.2.7 維護社會穩定

      加強事件發生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哄搶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救助患者的醫療機構、涉事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物資存放點等重點地區治安管控;做好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5.2.8 國際通報和援助

      如事件可能涉及到國(境)外需要向外、港澳臺通報或請求國際援助時,區政府辦(外事辦)、區委臺港澳辦等部門及時協調市級對應部門做好涉外或港澳臺相關工作。

      5.3 響應級別調整及終止

      遵循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處置工作需要,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應急響應級別,避免應急響應過度或不足,直至響應終止。

      5.3.1 響應級別調整及終止條件

     ?。?)級別提升

      當事件進一步加重,影響或危害擴大并有蔓延趨勢,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時,應當及時提升響應級別。

      當學校或托幼機構、全國性或區域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時,可相應提高響應級別,加大應急處置力度,確保迅速、有效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2)級別降低

      事件危害或不良影響得到有效控制,且經研判認為事件危害或不良影響已降低到原級別評估標準以下,無進一步擴散趨勢的,可降低應急響應級別。

     ?。?)響應終止

      當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得到控制,并符合以下要求,經分析評估認為可解除響應的,應當及時終止響應。

      ①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傷病員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穩定24小時以上,且無新的急性病癥患者出現,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病例出現;

      ②現場、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與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關標準,次生、衍生事件隱患消除;

      ③事件造成的危害或不良影響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不需要繼續按預案進行應急處置的。

      5.3.2 響應級別調整及終止程序

      Ⅳ級事件由區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分析評估論證。評估認為符合級別調整條件的,區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提出調整應急響應級別建議,報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批準后實施。應急響應級別調整后,事件涉及的街道辦事處和相關部門應當結合調整后級別采取相應措施。區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進行分析評估認為符合響應終止條件時,應提出終止響應的建議,報區應急處置指揮部批準后實施,同時將終止響應情況向市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6 后期工作

      6.1 善后處置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置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及運輸工作補償,應急及醫療機構墊付費用、事件受害者后續治療費用、產品抽樣及檢驗費用等及時撥付,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涉外和港澳臺的有關善后處置工作等。

      各街道辦事處或有關部門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盡快妥善安置、慰問受害和受影響人員,消除事件影響,恢復正常秩序。完善相關政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保險機構應當及時依法開展應急人員保險受理和受害人員保險理賠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依法依規對受害人給予賠償和承擔受害人后續治療及保障等相關費用。

      6.2 責任追究

      事件發生單位以及相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后未及時進行處置、報告的,或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的,或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對隱瞞、謊報、緩報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應急處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單位或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3 總結評估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區市場監管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事件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形成總結評估報告。必要時采取適當方式向社會和相關部門通報。

      7 應急保障

      7.1 隊伍保障

      加強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建設,規范應急隊伍管理,落實專兼職人員,加快應急裝備設備配備,組織開展必要的應急培訓演練,提高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及應急處置能力。健全應急專家隊伍,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制定、應急檢驗檢測、危害評估和調查處理等工作提供決策建議。

      7.2 信息保障

      依托省市場監管局建立的全省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體系,利用大數據和文本挖掘技術,對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投訴舉報、輿情監測、事件報告等方面的食品安全信息進行采集、監控和分析。有關部門應當設立信息報告和舉報電話,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和志愿者的作用,暢通信息報告渠道,確保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及時報告與相關信息的及時收集。

      7.3 醫療保障

      衛健部門建立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醫療救治體系,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造成人員傷害時迅速開展醫療救治。

      7.4 技術保障

      有關部門應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預防、應急檢驗檢測和應急處置等技術研發,促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技術保障。

      7.5 物資與經費保障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設施、設備和物資的儲備與調用應當得到保障;使用儲備物資后須及時補充;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經費應當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保障應急資金足額并及時到位。

      7.6 社會動員保障

      根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需要,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協助參與應急處置,必要時依法調用企業及個人物資。在動用社會力量或企業、個人物資進行應急處置后,應當及時歸還或給予補償。

      7.7 宣教培訓

      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食品生產經營者及廣大消費者開展食品安全應急知識宣傳、教育與培訓,促進監管人員掌握食品安全應急相關工作技能,增強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應急責任意識,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

      8 附則

      8.1 預案管理

      區市場監管局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評估和修訂。

      各街道辦事處要參照本預案,結合實際制定或修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或處置方案。

      8.2 名詞術語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源性疾?。褐甘称分兄虏∫蛩剡M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輿情事件:指有關食品安全信息引起社會持續廣泛關注,已經或可能造成不良影響,需要采取緊急措施應對處置的突發事件。

      8.3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區食安辦負責解釋。

      8.4 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解讀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視頻解讀
    訪談解讀
    媒體報道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